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海洋月评:七月完美收关、八月再接再厉创新高

(2013-07-28 11:07:00)
标签:

财经

股票

股票培训

股票投资

于海洋

    下周大盘将进入到七月的最后三个交易日和八月份的开头两个交易日,是辞旧迎新的一周。这承上启下的一周是我们对未来8月份做整体分析很关键的一周。所以我们必须依现在走势逐级去分析,来推测大盘的走势。而这个逐级分析是什么呢?就是依据现在的日线、周线、月线的现有走势,从最容易推断的日线级别开始,逐级推断,然后相互之间推敲颓巧。从而分析未来八月分可能的走势。这也就是说今天我们的分析有三张图,一张日线图、一张周线图和一强月线图。我从图一张张说起。

    日线图,对于日线图,这个我们分析的比较多,每天都在大盘直播里进行分析。如图:于海洋月评:七月完美收关、八月再接再厉创新高

咱们在大盘直播中对近期大盘的走势早就有了明确的定论,就是震荡行情。是为了修复下跌的生命线,而进行的震荡行情。而这个震荡行情现在面临向上突破的走势,而且这种可能性非常大。现在只是在等待一个向上确认的信号。本来周五我们说是要确认的,但周五走了一根缩量的十星字,没有确认,而是出现了一根变盘信号的K线,在大盘直播时我们说了,这个变盘信号出现以后,周一必然要进行一个选择确认。所以我们判断周一向上突破的可能性较大。而一般向上突破,我们说了也不能过分乐观,生命线未走好,所以震荡行情仍然继续,那么突破之后的上冲就会有冲高回落的风险。前期咱们说过一个大盘震荡的区间,即1950-2150点之间。也就是说越是下跌接近于下沿反而越安全,而越上涨接近上沿反而有风险。这是日线图中给我们的信号。

7月26日大盘直播视频录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8292e0102e1i1.html

交流QQ群:108297720

    我们再看一下周线图,如图:于海洋月评:七月完美收关、八月再接再厉创新高

从周线图中看,本周股指开盘时沿续上周的空头打压之势低开,但低开反弹,以上涨收盘。虽然是冲高回落,但却是收在了周线的攻击线以上。也就是说这周算是站上了攻击线,彻底消化掉了攻击线的压力。而下周呢?股指只要不出现跌破1980点的事情,攻击线就会调头向上,这样周线图中的攻击线就会形成支撑推动作用。所以说大盘从周线图中看,接下来要回测防守线的可能性较大,而结合日线图的分析,向下跌破1980点的可能性较小。所以周线上也是看涨到防守线,大概2125点左右的样子。这也从另一面与日线图相互验证。而如果周线图攻击线向上走好,这对股指的影响绝对不只是一周,超短线的几周之内对股指都是有影响的。所以这就对月线产生了影响。

7月26日大盘直播视频录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8292e0102e1i1.html

交流QQ群:108297720

    我们看一下月线图,如图:于海洋月评:七月完美收关、八月再接再厉创新高

因为月线还没有走完,还有三个交易日没有出现,所以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所以我们要借助日线的分析。因为日线中下周一看向上突破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如果大盘向上突破,那么七月份的月线图走势必定是完美收关。而假如向下跌破,则存在变数,要跌破什么位置我们才能八月份为下跌呢?那就是七月份要收阴线,这样一来也就说下周的三个交易日要大跌100多点,跌破1900点才能影响到八月的走势。所以这种可能性也相对来说较小。而从月线图中看,如果七月能完美收关,那么就是一根放量的阳线,虽然六月是大阴线,但是六月的量能是缩小的,所以从量能上看,八月份有望继续沿七月份的上涨走势上涨。并且很有可能去创七月份的新高。但是由于月线图的均线不好,上方仍然是有很强的压力,所以八月份如果开始涨幅过大,那么后面必然和七月一样进入调整状。这也和日线、周线图相互验证了。大盘未来的一个月内,大跌的可能性很小,但大涨也是有限。

    所以未来八月份的走势仍然是一个冲高回落的可能性较大。而操作上我们就不能过分的去追涨,尤其是到了2150点附近的压力位,就更要小心。

7月25日大盘直播视频录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8292e0102e1i1.html

交流QQ群:108297720

帮忙点一下文章右下角的“喜欢”于海洋收评:周五大盘将进行方向选择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