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节后阴包阳,2012股指能否是股市末日?

(2012-01-04 19:41:29)
标签:

k线五步曲

财经

大盘分析

股票

技术分析

均线3加1

量能三步曲

于海洋

   今天是节后第一天开盘,股指的走势并没有沿续节前的多头走势,而是再次止步在2228点压力位附近,这2012看的第一天就来了个阴包阳,2012难道会成为股市的末日吗?我们先来看看大盘在过去的月线图,一年12个月,从月线图中基本上就可以看出2012全年的大概走势

    一、 大盘月线图分析

节后阴包阳,2012股指能否是股市末日?

    看一张技术图表,我们都要从四个方面去分析衡量。首先是K线、其次是均线、再次是成交量,最后是指标。我们看这张大盘的月线图,从K线上看,目前大盘还没有反转的底部信号出现,所以K线上还是下跌之势;而从均线上看,股指自08年底反弹以来,一直是处在围绕生命线上下的震荡走势,而目前股指正好在主力阵区的支撑区,所以从这一点上看,虽然股指为下跌走势,但下方有支撑,所以说股指的全年走势存在先震荡筑底,然后再反弹的走势;再次是成交量,从整个月线图的成交量看,和K线反应的信号一样,都是没有任何反弹信号的下跌走势;最后是MACD指标在零轴以下绿柱运行,也没有上涨的迹象。

    综合在一起看,我们可以从月线图中看出2012全年的走势还是比较渺茫,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先在2000点以上震荡筑底,然后上涨,全年以上涨为主;二是股指真的进入2012的世界末日,继续下跌,全年以下跌为主,而且从上面分析的几个方面看支持这种可能性的有三个方面K线、成交量、指标。而支持震荡筑底后上涨只有均线。所以我们要密切关注量能和K线的变化,如果在前三个月中出现量能无法放大,K线仍以阴线下跌,那2012年的行情又好不到哪儿去。如果前三个月中出现量能放大,K线出现止跌信号,那全年出会有一个好的收成。

    下面我们再看看眼下日线图的短线技术走势:

   二、K线研判五步曲之大盘研判

       大盘K线分析:中长阴K线。

       大盘K线位置:下跌末期。

         大盘K线比较:仍然是在股指上冲2228点的压力位处出现的中长阴K线,说明此处的压力仍然很大,这里仍然是多头上涨必然要先攻克的防线。换句话说,也就是如果大突破2228点的压力,那大盘上涨就可以确定了。

        研判结论:大盘还要继续震荡筑底,还不能明确后市大盘就一定会上涨。
节后阴包阳,2012股指能否是股市末日?

    三、均线3+1系统之大盘研判 

     大盘攻击线及防守线:本来节前股指已经站上了防守线,就算节后不涨,即使是在防守线附近震荡,那都能上攻击线和防守调头向上,增加上涨的概率。可惜第一天就来了一根长阴线,股指又回到攻击线和防守线以下,仍然保持短线下跌趋势。

    大盘生命线:生命线向下,中期趋势还在下跌之中。

    大盘主力阵区:主力阵区目前还在空头排列向下发散之中,所以说长期趋势仍未改变。

    研判结论:大盘走势仍然处在短、中、长期的下跌趋势中,暂时没有方向性的改变。

节后阴包阳,2012股指能否是股市末日?

   四、量能三步曲(三步看透成交量)

    量能与K线结合:价跌量平。

   量能的比较:量能与节前持平,说明下跌的动力也不是很强,没有太多抛压,从这一点上看股指也确实跌的差不多了。

   出现的位置:下跌末期。

   三量线的应用:虽然从上面的各种分析中我们没有看到什么太大的希望,但目前三量线却出现了好的希望。从三量线上看洗盘线与主力线已经由节前的粘合变为金叉,而今天量能没有出现大幅减小,也让操盘线开始调头向上,这说明量能在一点点的积累放大,在悄悄的涨潮。所以只要接下来量能继续放大,那三量线就能多头排列,那样必然会形成向上突破。所以在量能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丝阳光了。

    四、指标信号

    MACD已经金叉形成红柱,只是金叉是属于线下金叉,力度不强,这也说明了股指还要震荡,后面必然还有两次金叉或红柱再放大的现象。

五、股民持仓及操盘对策

     持仓建议:保持50%的仓位。

     操盘对策:和节前一样,仍是保持50%仓位,然后就是逢新低或猛烈下跌加仓,逢压力附近减仓。如果放量过2228点压力,则完全可以全仓操作。

 

 

    看完博文请点击右下角的“顶”,谢谢大家的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