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阳六味地黄丸 |
分类: 养生视角 |
想到那些将要处理的有关健康类的书籍,扔了可惜,都是经验的积累,有多少人付出了劳动。于是想到每天看一会,随手翻翻也有收获。
今天收获大了。
我看的这本书是《养生就是养阳气》,作者是武国忠。
非常敬佩他,是国内少有的集多方面知识为一体的专家。
看到一个小标题:误区--肾虚就吃六味地黄丸
有一阵,是看到有不少人是把“六味地黄丸”当作补品来吃的, 健康类节目也有过纠错。我只知道凡事不能过,略微吃一点不会有坏处。
今天看到武教授从源头上阐述了道理。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朝的儿科医生钱乙的《小儿药症直诀》这本著作。六味地黄丸是钱乙把汉代医家张仲景的“八味地黄丸”中的附子、肉桂去掉组成的方子。
武教授说,那时钱乙是用六味地黄丸来治疗小儿先天发育不良的。过去出生的小孩,有很多有先天不足的毛病,那时叫“五迟五软”……钱乙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小儿的先天发育障碍很有效。小儿的先天阳气很充裕的。不发育不长个,不是阳气出问题,也就是有形的东西出了问题。所以钱乙去掉附子和肉桂(补阳药)是有道理的。
武教授说,后世人以此推理,用六味地黄丸来补阴也是不合适的。不能盲目把六味地黄丸补肾阴虚。
武教授还谈起了当年自己跟着老师在临床给病人看病,有一次,我给病人开了六味地黄丸,老师在下面用脚踢了我,让我重新开。有时候,老师会拿过方子,重新写上“金匮肾气丸”或是“桂附地黄丸”……后来苦思冥想了好多年,也还是不得其解。
后来跟一名道家的老师,还是学中医。有一次我要开六味地黄丸,老师没有用脚踢我,而是用手捅了我一下,把方子抢过去了。当时我很纳闷,心想一定要问个明白。
那位老先生解释说,六味地黄丸是给孩子吃的药。当时还是不明白,因为患者有阴虚症状。我振振有词,阴虚就要补阴,……山药、地黄、茯苓……六味都是补阴的啊!
这时候老先生非常郑重其事地告诉我说 这些药补不了阴的,而且世界上也没有能够补阴的药。
他说,阴亏只能滋阴,保证患者体内的水分不再过多地流失就可以了。老先生继续问我什么是阴什么是阳,我便回答阳就是我们的气,鼓动机能,阴是有形的东西。听完这一番话,老先生便很形象地打了个比方:既然是这么个道理,那补阴岂不是在人五个手指头以外再补出一个手头来? 武教授当初听完老先生的这番话,疑惑也就彻底解决了。
武教授的这篇文章也使我恍然大悟。看来我家里的那些六味地黄丸怎么吃,也要动脑子了,我还是不想扔。
有个好中医,能开出恰如其分的药,有多么难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