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互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课题论文)
(2019-06-01 15:34:55)
标签:
365教育 |
家校互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让孩子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是教学的关键。刚入校门的学生,通过何种途径对语文产生兴趣,渐进入门?家长如何与教师配合,家校互动,共同培养起学生的读书兴趣,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1)让阅读卡搭建家校互动的桥梁,重视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因为课外阅读的缺失,造成学生与书面语言的隔膜,是部分学生学习困难,理解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充分利用他们已具备的口语表达能力,采用儿歌背诵,童话,寓言故事的听读与复述的方式,让儿童尽快尽早地接触书面语言,积累一定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无疑会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降低学习的难度。另外,情节曲折生动,想象奇特的寓言童话,能激发孩子的思考与想象力。
所以,一开学,教语文的我便为进入小学校园里的孩子们忙碌起来。
第二天,我便把同事辅导儿子建的课外阅读卡张贴在黑板的一角,并将做课外阅读卡的作业纳入了家庭作业的范畴后,才有百分之九十的家长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他们开始按照老师的指点,辅导孩子课外阅读,同时注意观察孩子在听读,背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如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行为,及时加以纠正,以配合学校的正常的课堂教学,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姗姗是一位活泼而又聪明的女孩,自二年级时转入我所带的班级,为了帮她建立起浓厚的阅读兴趣,我到书店里帮她精心挑选了《一千零一夜》、《西游记》、《木偶奇遇记》、、、等新课标规定必读的书目,叮嘱姗姗的妈妈每天按阅读卡督促孩子看。不久,姗姗因病休假,医生建议她卧床休息。那些有趣的课外书便成了她躺在床上时唯一的精神慰藉。虽然缺了两三个月的课没上,但丰富的课外阅读中所汲取的营养滋补了她,姗姗的成绩并没有落下,这使姗姗的父母对我感激不尽。
(2)重视预习,家长配合,把握课文学习的前奏。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何接触文本,亲近文本,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普遍存在的预习弊端是学生利用教材全解之类的参考书,抄一抄字词解释,甚至抄段意来应付预习作业。
我用预习五步法规定:明确需要家长的配合。第一步通读全文,从第二、三遍开始读一句便不看书,尝试回忆,逐句读、逐句回忆之中,学生已与文本作了近距离的接触,都开始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之中。第四、五遍虽说也是第二、三遍的重复,但学生已在与文本的反复接触、深入思考过程中对文本产生了兴趣,开始与作者的文本叙述产生共鸣,同时也会产生自己的疑问,提出质疑,与文本深度接触。
(3)重视早读,教师引领。
A,教师示范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上一篇新课文,我都要带学生读一遍。课文的重音与停顿,语调的轻重缓急与顿挫抑扬、、、、给学生以示范,要求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B)读的形式多样。有分角色读,有男女生对读,有表演读;分段读,尝试背诵、、、、学生也在抑扬顿挫,入情入境的朗读声中浑然忘我,沉醉于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C)检查督促,奖励为主。我时常在教室里同学们的座位之间巡查,敏锐的眼光不放过任何一位倦怠走神的同学,及时地来到他的身边,给予提醒;更多的时刻,是手拿小红花,在认真读书的同学的书页上印上一朵红艳艳的小红花。得到老师的认可与奖励之后,孩子们读书的劲头更高了,底气更足了,对文本的感情也体会得更深入了!
(4)家校互动,教师家长联手,共同督促。
学生读书,家长初检后签字:“已读”、“已背”,学生到校后,老师根据签字情况及时检查,并在教室张贴《背书一览表》予以张版公布,发现落后生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督促他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在一定量的阅读背诵积累之后,孩子们的语感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便有了极大地提高!
【案例】这一天,是我的早读。
拿着教科书和印"小红花"的工具走进教室。可别小看了这“小红花”,在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目中,份量重着呢!
“速战速决!”我一个个翻开同学的教科书,把那些家长疏于管理,没按时给孩子背书并签名的同学查出来,叫来已经背完,做事稳重认真的同学给他们背。背完后,我及时在背书表上他(她)的名字后面印上“小红花”。
虽然,在我讲课时,他有时还忍不住要做一点小动作,但和以前相比,他能坐得住,能更快更好地写作业,也是很大的进步了。
明明顺从地接过书,认真地读起书来。
不一会,他便让我给他背《字典大楼》。他一字一句地背着,不时地提提快要掉下来的裤子。有的地方稍作停顿,略加思索之后,又接着背下去了。
好与差,先进与落后,并没有绝对无法逾越的鸿沟。重要的是,教师与家长,能及时发现,并在孩子快要落伍,即将掉队的时刻,伸手拉一把,或者从后面推一下!让他们看到付出努力之后,展现在他们面前的美好的前景!
小学是培养儿童建立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需要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才能成功地培养起儿童的阅读兴趣。基础教育是奠基工程,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家长与教师携起手来,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