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不在厚、事不在新

(2011-06-30 14:18:17)
标签:

德鲁克

绩效

财经

分类: 德鲁克思想解读
    几年前,偶尔在朋友书桌上看到《21世纪的管理挑战》。第一感觉,这老头是典型的标题党啊,薄薄两百页的小书,也敢预测一个世纪的挑战,还是针对谁也搞不清楚的管理问题。这些年断断续续读过德鲁克近30本著作,收获最大的,还是两本小书,《21世纪的管理挑战》就是其中之一。

    坦率说,如果谁想从德鲁克那里获得管理问题的最终解答,多半会失望而归,德鲁克似乎也不太擅长构建一个完整庞大的思想体系。最让人心动的,反而是散落在字里行间的真知灼见。读德鲁克,常常想起那句话,“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涧想也”。书中看似细微随意的一段话,默然读过,就像夏天闷热之时,一滴冰水滑过背脊,让人悚然一惊。掩卷反思,常常会想通一些曾经纠结的问题。

    创新和绩效,这是两个比博士课题还大的课题,市面上已经有了不少比砖头还厚的参考书籍。当然,其中一块砖是德鲁克制造,很多人认为那是一块金砖。《21世纪的管理挑战》在很多地方提到了创新和绩效问题,并用商学院的惯用手法,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

    某大型商业银行下决心改进下属支行的绩效,方法是提供更新、更先进的金融产品。创新带来绩效,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惜实际情况刚好相反,引入了创新产品,支行的顾客反而大量流失。总行调查分析后发现,顾客对支行的希望,仅仅是排队时间短一些就好。于是总行再次创新,类似泰勒的科学管理,将工作分门别类、精简流程,结果新旧两个业务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翻译成目前流行的行话,上面所举案例包含了两种最常见的创新:微创新和颠覆式创新。新产品,是无中生有,好比建党伟业,是颠覆式创新;减少顾客等待时间,把不太好变成好,是微创新。

    颠覆式创新好吗,看看案例刚开始的时候;颠覆式创新不好吗,看看案例结束的时候。微创新不好吗,看看案例结束的时候,微创新好吗,案例中没有反例,要看支行几年、十几年之后的发展情况了。

    德鲁克是旁观者,旁观才能冷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德鲁克那里,创新并没有高下之分,事先界定清楚“绩效”,才是问题的关键。企业家不容易冷静,是因为利益攸关。因某种冲动而创新,短期内没有取得绩效,很容易再次冲动:要么推责任,要么找借口。最后结果,要么错过了颠覆式创新的机会,要么错过了微创新的机会。

    绩效的界定,并不容易。“提高顾客满意度”,曾经是很多大企业的考核指标。这种指标,和“创百年伟业”有得一比。如此绩效,制订人和执行人都明白只能是说说而已。百年伟业,那等一百年后再来看结果吧;顾客满意度,那就打电话问顾客:你是满意呢、满意呢、还是满意呢,回答满意有奖品哦。

    界定绩效,从业务和小处着手,反而容易一些。上面的案例中,支行面临顾客的抱怨,肯定不是一天两天了,谁等待时间长了都不耐烦,国内银行为此事吵吵闹闹更是家常便饭。问题在于,是否愿意把解决此问题当做绩效。如果愿意,问题也简单。比如,这个月顾客平均等待时间是85分钟,过半年能否降低到40分钟呢。国有银行肩负的责任太多,没有精力顾及这些小事,大家都能理解。那么商业银行有没有可能、愿不愿意做到呢,也许只要一个微创新就能搞定。无论微创新,还是颠覆式创新,有明确的绩效去考核,创新就不太容易误入歧途了。

    读大部头著作,闲谈吹牛时可以显摆,这是绩效;读精悍短文,想通一个小小的问题,也是绩效。两百页不到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本身也在说明,厚度不是问题,深度才有绩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