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病态是如何养成的?
(2010-03-05 11:52:47)
标签:
病态童颜鹤发援外项目人生若只如初见史玉柱杂谈 |
分类: 德鲁克思想解读 |
没有任何一个轰轰烈烈的政治爱情故事,能够比得上1918年到1960年之间那几代成年人对他们政府的热爱了。在这一时期,任何值得做的事,统统都交给了政府去做――而且人人似乎都觉得,这样便一定能够做成功了。
但是,现在我们的态度已经在转变。我们快速地转向另一个极端――对政府持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我们仍然把社会工作交给政府,但那也许只是出于习惯而已。我们仍然把不成功的计划一改再改,并且声明只要略微改动一下步骤就能奏效。但是,当我们第三次去改良一个设计笨拙的计划时,便不会再相信这些话了。我们不再相信政府会有什么成效。例如,谁还会相信只要改组美国政府或联合国的援外项目,就能够真正促进世界的快速发展呢?许多年来,人民对政府的一腔热爱,如今已成为一种步入中年,令人厌倦的关系。我们不知道应该如何来断绝这种关系,但拖下去只会更加糟糕。
以上选自德鲁克《不连续性时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原文有一个小标题叫“GOV 的病态”(要和谐^_^)
企业是具体而微的社会。企业这个“老女人”还在身边,企业和员工的紧密关系已告终结。
员工对公司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每天来公司工作,也许只是一种习惯,一种养家糊口的责任而已。员工对公司的一腔热爱,已经成为了一种步入中年,令人厌倦的关系。这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要不要改变,能不能改变呢?
据说,巨人成功后,史玉柱胖了30斤,原来每天工作16小时的团队,现在谈得最多的话题是豪宅香车。史玉柱感慨的说:“公司膨胀了,大家富裕了,创业激情没有了”。巨人的故事并不特殊,古今中外的企业大多如此。就像美好甜蜜的爱情,燃烧的时候绚烂多彩,但是总有燃尽成灰的那一天。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换一个角度想,全聚德、同仁堂、IBM、通用、皮尔金顿、杜邦等等企业,依靠创业激情,真的能走到今天吗。企业的病态,或许本来就是常态,是比激情四射更加稳定、更加长寿的状态。Google和微软,已不再是当初的阳光少年,但是谁又敢轻视这两个渐有恶习的问题青年呢。
就像婚姻一样,激情只是一个起点,大部分时间都充斥着柴米油盐的日常滋味。一见钟情时的怦然心动固然美好,又怎么能指望人生若只如初见?坦率说,让团队永葆创业激情,永远保持只知付出、不求索取的亢奋状态,这种痴心妄想,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私和贪婪。
病态并不可怕,伦敦300年俱乐部的那些老不死企业,多半浑身是病。说他们童颜鹤发有人信,说他们象初生牛犊一般淳朴可爱,那就成笑话了。
创业靠变态,发展靠“病态”,重要的还是管理者自己的心态。
(今目标点评:亿企通CEO,今目标软件创始人,文荣博士 博客)
但是,现在我们的态度已经在转变。我们快速地转向另一个极端――对政府持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我们仍然把社会工作交给政府,但那也许只是出于习惯而已。我们仍然把不成功的计划一改再改,并且声明只要略微改动一下步骤就能奏效。但是,当我们第三次去改良一个设计笨拙的计划时,便不会再相信这些话了。我们不再相信政府会有什么成效。例如,谁还会相信只要改组美国政府或联合国的援外项目,就能够真正促进世界的快速发展呢?许多年来,人民对政府的一腔热爱,如今已成为一种步入中年,令人厌倦的关系。我们不知道应该如何来断绝这种关系,但拖下去只会更加糟糕。
以上选自德鲁克《不连续性时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原文有一个小标题叫“GOV 的病态”(要和谐^_^)
企业是具体而微的社会。企业这个“老女人”还在身边,企业和员工的紧密关系已告终结。
员工对公司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每天来公司工作,也许只是一种习惯,一种养家糊口的责任而已。员工对公司的一腔热爱,已经成为了一种步入中年,令人厌倦的关系。这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要不要改变,能不能改变呢?
据说,巨人成功后,史玉柱胖了30斤,原来每天工作16小时的团队,现在谈得最多的话题是豪宅香车。史玉柱感慨的说:“公司膨胀了,大家富裕了,创业激情没有了”。巨人的故事并不特殊,古今中外的企业大多如此。就像美好甜蜜的爱情,燃烧的时候绚烂多彩,但是总有燃尽成灰的那一天。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换一个角度想,全聚德、同仁堂、IBM、通用、皮尔金顿、杜邦等等企业,依靠创业激情,真的能走到今天吗。企业的病态,或许本来就是常态,是比激情四射更加稳定、更加长寿的状态。Google和微软,已不再是当初的阳光少年,但是谁又敢轻视这两个渐有恶习的问题青年呢。
就像婚姻一样,激情只是一个起点,大部分时间都充斥着柴米油盐的日常滋味。一见钟情时的怦然心动固然美好,又怎么能指望人生若只如初见?坦率说,让团队永葆创业激情,永远保持只知付出、不求索取的亢奋状态,这种痴心妄想,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私和贪婪。
病态并不可怕,伦敦300年俱乐部的那些老不死企业,多半浑身是病。说他们童颜鹤发有人信,说他们象初生牛犊一般淳朴可爱,那就成笑话了。
创业靠变态,发展靠“病态”,重要的还是管理者自己的心态。
(今目标点评:亿企通CEO,今目标软件创始人,文荣博士 博客)
前一篇:知识社会中成功的代价
后一篇:企业国际化的交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