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昭陵六骏·青骓

(2007-08-01 14:42:55)
分类: 文化
 

昭陵六骏·青骓

【唐·石刻】

【长205厘米 高172厘米 厚28厘米 重约2500千克】贞观十年(636年)立刻,原在唐昭陵,现原件由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昭陵六骏·青骓

“青骓”位列东侧中间。苍白杂色,为唐瓦岗寨首领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后投奔唐时,所献的西域良马。石刻中的青骓四蹄腾空,几乎与腹部齐平的奔驰状,把一匹风驰电掣、冲锋陷阵的战马的矫健姿态刻画得十分逼真。“青骓”身上中了五箭,都是从迎面射来的,而多射在马身后部(前边一箭,后面四箭),足见它奔跑起来迅猛异常。它是李世民与窦建德武牢关决战时的坐骑。
据文献记载,武德三年(620年)7月,唐郑两军捉对厮杀于洛阳城外,战事持续数月。虽唐军声势占先,怎奈洛阳城池坚固,郑军防守顽强,双方僵持不下。此时,王世充为扭转劣势,向已在河北自称夏国王的宿敌窦建德(573~621年)求援兵,共同抵御唐军的攻势。夏王则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战略,直到11月,窦建德起兵十余万杀奔洛阳,以期一石二鸟。此时唐军已疲惫不堪、人心厌战。李渊闻知此事,曾密诏李世民撤兵,但22岁的唐军统帅李世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颁下强硬军令:“敢言班师者斩!”以稳定军心。面临战局突变,秦王李世民果断留齐王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负隅顽抗的王世充,自己率精锐3500骑兵驰援武牢关(今河南荥阳的虎牢关,因李渊的父亲名虎,唐讳,改虎牢关为武牢关)守军阻止夏军西进。初战,李世民巧使计策,擒获夏军先锋将军,挫杀敌锐气。随后,与夏军实力悬殊的唐军采取守势,唐夏两军相峙,一直相持至次年五月,夏军数战不利,且粮道被唐军抄袭,将士思归。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初二,窦建德出动全军,在武牢关前布阵20里,逼唐军出战。唐军坚守不出,夏军无隙可乘。午时,李世民率数骑登高丘望阵,只见夏军列阵已久,士卒疲惫不堪,饥渴难耐。有的坐地休息、有的争饮水,阵形已散。李世民当即派遣300精骑冲夏军试阵,并指示:如夏军严整不动,立马返阵;如阵势有动,则继续前冲。结果,夏军阵势动摇,李世民即刻大喝:“贼势已懈,急击勿迟!”下令全面反攻。他骑“青骓”率骑兵领头直冲窦建德大营,秦叔宝、程咬金等分头分割夏军。唐军几路骑兵从各个方向穿插冲刺并分割夏军,阻断指挥交流,来来回回刺了好几次,才把夏军冲散击溃。所谓兵败如山倒,夏军十几万大军,顷刻间人仰马翻,全线崩溃,夏军主帅窦建德在突围时,也中槊受伤被俘,其后,在被押解回长安后,李渊下令将其斩首。这一仗,唐军以绝对劣势的兵力获得全胜,杀敌万余人,获得俘虏五万余人,擒获敌军主帅,可谓完美。由于降卒太多,无奈之下,李世民只得将他们就地遣散,这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后来窦建德部将刘黑闼起兵,确实有不少人又重新聚集,继续和唐军作战。但在当时,只能释放。
武牢关大捷,使唐朝初年的统一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战役,李世民的战马“青骓”身中五箭而亡,由此可窥武牢关之战的惨烈度。当李世民将俘获的夏王窦建德押到围城八个月的洛阳城下与郑王王世充见面时,窦、王二人唯有相对流泪。王世充见大势已去,不得不开城投降。于是河南、河北尽归唐有。白居易歌颂太宗的《七德舞》中“擒充戮窦四海清”说的就是一战而擒二虎(郑王王世充、夏王窦建德)的武牢关之战。
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马的矫捷轻快,“定我戎衣”是“青骓”,后一句道出这一战役的关键性意义。
“昭陵六骏”之名应与其毛色有一定关系,据载,“昭陵六骏”石刻在落成之初是涂颜色的,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曾任过陕西转运使的游师雄题《六骏碑》时尚见。在2002年8月至12月的昭陵祭坛玄武门建筑遗址的考古发掘和清理中,意外地发现了六骏中“青骓”的后腿关节浮雕残块和“什伐赤”前腿(又有说是“特勤骠”)的蹄腕浮雕残块,使这两件稀世珍宝的部分残缺得以弥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