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记(一)
博陵
来到永济黄河之滨,望见巍巍的鹳雀楼。
“历来有四大名楼之说,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之外,余下一个则有多个楼在争。以历史文化角度看,我倾向于鹳雀楼。湮灭很久的鹳雀楼,继其他名楼之后,也重新屹立于永济黄河岸头。四大名楼因各有名人之作而享有盛名,以至屡毁屡建,历久不衰。滕王阁有王勃七百七十三字的《滕王阁序》,岳阳楼有范仲淹三百六十字的《岳阳楼记》,黄鹤楼有崔颢五十六字的《黄鹤楼》诗,而王之涣以二十字的《登鹳雀楼》诗将鹳雀楼举上了千古名楼的地位。
一些风景名胜也常有名人题咏,如杜甫也写过《登岳阳楼》,又有宋濂的《阅江楼记》等,对景物知名度的提升有一定作用,但似乎不是十分大。关键是:题咏诗文的内容是否在此时此景拨动了游人的心弦,产生了心理上的共鸣。当然,也需要文辞的优美。泰山上唐玄宗的《纪泰山铭》虽然作为重点文物保护,但内容一般,泰山所享有的地位和知名度显然不是因为它。”(博陵:《名胜风流》)
漫漫岁月,磨蚀了多少以砖木结构为主的中华风采建筑。只是有了那篇篇传世的精彩文字,才赋予了建筑不灭的灵魂和神韵,有了承载物的屡毁屡建。
黄鹤楼复建于1985年,滕王阁复建于1989年,阅江楼复建于2001年。那么,毁于元、金战火后七百余载的鹳雀楼,复建似乎也是势所必然。2002年9月,一座仿唐楼宇巍然出现在永济黄河滩头。
有人说,新建的名楼是不“真”的仿古。岂不知被当做“古”的岳阳楼也是历史的复建,只是最后一次在1879年(清光绪五年)。若没有1983年“整旧如旧”的落架大修并增建、重建了一些附属建筑,也不会有今日的风采。
名篇的不朽,使名楼在蜕变中代有升华。季春时节来登鹳雀楼,天空有些阴晦。不过,当年登楼的王之涣胸中诗情涌动的时候,四野或也不十分明媚。否则,依山而落的不会是“白日”。
踱步于最高层的外廊,没有嘈杂的人流。漫视间,黄河在望,天地悠悠……


































《旗亭画壁》:王之涣、王昌龄、高适酒楼听个人所作诗入歌故事。
《中都蒲坂繁盛图》
永济:古称蒲坂,舜之都。
《筑楼戍边》:南北朝时北周宇文护建军事瞭望之楼故事(最初的鹳雀楼)。



登鹳雀楼记(二)
鹳雀楼西黄河岸
名胜风流——由题咏名作与风景名胜之关联聊开去
登黄鹤楼
博陵图文
http://image.17173.com/bbs/upload/2006/02/04/1139056783.gi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