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2014-01-12 07:24:33)
标签:

北岳庙

曲阳北岳庙

北岳安天元圣帝庙

古北岳

博陵图文

分类: 暇游篇·华北(保定)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自古以来,人们由对大自然的敬畏进而到崇拜,造就了众多的名山,‘五岳’遂渐成为名山的代表。大多数中国人在知识的积累还不够丰富的初级教育阶段,就知道有个‘五岳’,它们代表‘天’分据于五方…………中国名山序列之严整,可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博陵:《泰山来去》)

    中国古代对岳山的崇拜,大概至少可追溯到东周。到汉代,五岳的名分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不过,除作为东、西、中岳的泰山、华山、嵩山,南、北两岳都有过历史上的改祭,便有了“古南岳”安徽天柱山以及河北保定、山西大同两处北岳的历史存在。还有湖南资兴回龙山是南岳大帝夏日避暑之地的传说,比衡山更高的回龙山也被人们称作“古南岳”。又曾有人提出“五镇”之一的中镇霍山是“真正的”古中岳的说法,为神奇的五岳崇拜添加了世人考侃不尽的话题。

    两处恒山的存在,常使一些对北岳的文字释义出现相互渗透、将此作彼的乱象。与相距较远的天柱山和衡山不同,河北曲阳和山西浑源相隔并不远。一些历史地理学家提出过广义的“恒山”概念,或许无意间导引了一些网络和平面媒体将“常山”、“大茂山”、“太恒山”、“元岳”、“神仙山”、“玄武山”等名称的误置。

    据《汉书》记载,至少在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朝廷对北岳的祭祀活动便开始在今河北曲阳。到明代,虽然以山西浑源玄武山为新的恒山,但祭祀活动仍在曲阳北岳庙举行。直至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祭祀北岳才改在了浑源,其间经历了1700多年。

    历代有关北岳的文字颇多,常被人们分别用于两处。明代的徐霞客,他写的那篇《游恒山日记》说的是山西浑源恒山。稍晚的清代版《恒山志》道:“考帝舜绍尧之后,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北封恒山为北岳,在今大同府浑源州……三代而上,历秦汉隋唐俱于原封之山致祭。北宋时契丹占领燕云十六州,恒山在契丹国版图之内,北宋乃改在河北曲阳县之常山祭祀北岳,并以常山为恒山。”

    不过,比《恒山志》成书早得多的《汉书·地理志》在“常山郡”一节明讲:“恒山北谷,《禹贡》恒水所出,东入滱。”文中的“滱”是滱水,即今河北保定之南的唐河。南北朝北魏的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中也写道:“恒山为北岳,在中山上曲阳县西北。”唐代地理学家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载:“北岳恒山,在曲阳县北一百四十里。”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考据道:“北岳恒山,今谓之大茂山者是也。半属契丹,以大茂山分脊为界。岳祠旧在山下。”即使晚于清顺治朝的乾隆《大清一统志》,也明确讲到:“恒山在曲阳县西北,一曰常山。”

   “望常山之峻峨,登北岳之高游。”汉代班固写的恒山诗句,有人用在浑源恒山。但自秦汉以来先后设的常山郡、恒山郡等,均在今河北保定、石家庄为中心的一片地区。这里的曲阳、定州、正定、元氏、赞皇诸县出土过各类常山银、铜、陶古器及常山字样瓦当等,元氏的常山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持常山郡也包括今浑源地区说法的人,也只是用了模糊的“可能”二字。“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贾岛的诗句也被用在浑源恒山。不过,当年大唐诗人贾岛并没有说浑源有座恒山。“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元代诗人元好问的《登恒山》诗,明示了一些来曲阳北岳的文人墨客作品没有确指的曲阳恒山(大茂山、常山),仍被一些人硬指为是浑源恒山。

    曲阳北岳庙中的“韩琦碑”(《大宋重修北岳庙之记》碑),被誉为三大宋碑之一。多年征战于河北的北宋名将、政治家、书法家、曾封魏国公的韩琦撰文并书丹:“天下之岳五,独北岳常山,人曰为大茂山,而岳名不著……”。历代关于曲阳北岳的文字很多,北岳庙中两百多碑、碣、石幢上的文字对曲阳北岳作了清晰地表述。

    明代的北岳改祭活动,以弘治年部分朝臣(以兵部尚书马文升等为代表)的议论始,经过浑源、曲阳两地的过度期,到清顺治年彻底改祭,一百五十余年的北岳争论最终结束。明代的大地震,造成了大茂山个别山体的崩塌,使迷信者以为该地区古火山喷发夹于熔岩冷却后形成的“黑白妖石”为“不祥”之物。加之自金代起古恒山大茂所在地析离曲阳另置阜平县,愈使曲阳北岳庙与古北岳之间的精神距离渐行渐远。

    曲阳北岳庙北距位于今阜平唐县涞源三县间的古北岳大茂山60余公里,主山与祭庙于五岳之中相距最远。不过,有研究者指出:曲阳北岳庙及大茂山上有自南北朝、唐、宋以来数量可观的古石刻、碑碣,可追溯到上下一千五百多年北岳史,文字史料两千多年洋洋洒洒。山西恒山的刻石基本为明代以后,部分元代前文字刻石也多为明以后官员、文人等将前人文字移来,如李白的“壮观”国内多处便可见到(济宁的“壮观”碑上文字最详确)。被引用的有关山西恒山的古文字,如“又北二百里曰北岳之山,多枳棘、刚木,有兽焉,其状如牛。……”(《山海经·北山经第三》)、“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周礼·职方》)等,更没有确指的实际意义。

    总之,清初后的北岳当指山西浑源无疑。若说自尧舜始(有舜祭山西恒山在曲阳遇大雪不能前行而就地立庙的传说),并没有可靠的史据。

    巍巍五岳,各有一座史上留下的祭祀庙宇。岱庙、西岳庙、中岳庙、南岳大庙,一座座气势宏伟的岳庙在山的左近。今日浑源、曲阳两县城,都没有因岳山对经济文化的带动达到其他四岳所在地方省辖市或县级市规模。浑源只在恒山上有一座面积一千多平米、建于明弘治年的恒宗殿被称作“北岳庙”,山下却没有具规模的古祭祀场所(岳山的祭祀正庙依例都在山下)。历史上的曲阳北岳庙占地面积曾达17万平米,超过另外四座岳庙的面积。

    曲阳北岳庙全称“北岳安天元圣帝庙”,百姓俗称“窦王殿”(传说隋末窦建德义军曾在此驻扎)。北岳庙自北魏景明年始建,唐贞观年又得重修。到北淳化年,再次重修因契丹南下焚毁的庙宇。元、明两代亦时有修葺的北岳庙,清后渐遭冷落,日见圮废。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有计划地重修、复建了北岳庙内包括“德宁之殿”在内的一些受损古建筑。

    说起五岳,今天的人们大多只知山西恒山而不知河北恒山。是否因为明、清以来山西文人、富贾、官员多出,而河北人对文化传承与现实的推动作用相对漠视有关?曲阳民间的“浑源石飞来曲阳”和过度突出“窦王殿”一类俗传,客观上也灭失了自家千载恒山。明亡后,对汉文化了解相对较浅的清人入关,更使北岳之争的天平一夕失衡。

    北岳庙的主殿德宁之殿重建于元至元七年(1270年),庄重、朴厚的殿宇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元代木构建筑。大殿四周,顶端向里倾斜的棵棵大柱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在众多古建筑中别具一格。月台汉白玉望柱上,九十九个神态各异的石狮无一雷同。殿内巨大的《天宫图》(“云行雨施”和“万国咸宁”),历来有人附会为唐吴道子所绘,有“曲阳鬼,赵州水”(德宁之殿壁画的飞天神和赵县柏林寺壁画上的“水”)之说。元代建筑存留历史大跨度的唐代画作几无可能,或是模仿了吴的画风形成美好的民间传说。不过,知名度颇高的北岳庙壁画确将北岳之神和飘飘群仙以极具浪漫色彩的笔触作了尽情地挥洒。

    悠悠古北岳,安然了三百余载的相对荒寂与宁静。岳山的变迁,是人们研考议论名山历史、五岳文化、代代盛衰、世世枯荣的长久话题。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朝岳门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凌霄门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三山门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清代摹刻的北岳庙德宁之殿西壁画:飞天神(“曲阳鬼”)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苏轼《中山松醪赋》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大宋碑楼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洪武碑楼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大宋碑楼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陈彭年:北宋文学家、音韵学家。邢守元:北宋书法家。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洪武碑楼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洪武碑楼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魏故侍中定州刺史司空邸公之碑》,北齐武平五年(公元574年)立。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遭火焚毁的飞石殿遗址。飞石殿纪古陨石为“神石”而建。明代后有山西恒山石飞来曲阳之妄说。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德宁之殿

 

游曲阳北岳庙记(一)

 

 

 游曲阳北岳庙记(二)

  再上恒山

  泰山来去

  登浑源恒山

  西上华山

  再到嵩山访少林

  好书不厌百回读
 

                                                                                  博陵图文4abc539a441fe949278c5.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