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博陵_
博陵_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067
  • 关注人气:7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荡气回肠“开花调”

(2010-08-01 07:40:04)
标签:

左权开花调

开花调

左权盲人宣传队

民歌

博陵图文

分类: 闲话篇

          荡气回肠“开花调”   博陵

 

 

    一部《开花》,让极少关注电影频道的我放下了遥控器。片名很平常,内容不复杂,也不特求拍摄艺术的花哨。但感人至深的情节加上几曲荡气回肠的“开花调”,使观者分明感受到它的震撼力,回味长久。

    北方民歌,与水软山温的南方地区民歌相比,显得高亢、激越,却也不乏婉转与柔情。当然,民歌各具特色,欣赏者也各有爱好。我个人认为,曲调优美、易于上口又极具生活色彩的山西民歌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流行于燕赵古地、太行山区、以山西左权县最具特征的“开花调”,唱出了千百年来贫困山区的原始、朴质与苍凉,也抒发了悲壮、柔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左权县原名辽县,当年这里曾是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腹地、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抗击日寇的“铁壁合围”、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及八路军总部转移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为纪念和缅怀左权将军,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因为开花调的上句常以“××开花……”为起始句式,人们就将这种形式的一类山歌统称作了“开花调”。歌词里的“开花”也不仅限于草木,一切东西如石头、剪刀、笤帚、磨盘甚至板凳、鞋、门锁扣等都可以“开花”,体现了昔日没有文化的农民们也不乏思维上的形象与活泼。

    悠久的开花调,自1938年八路军进入太行山后有了新的神韵。由于开花调所具有的极强的情感表现力,其中一些曲调也常被音乐人所参考、借鉴。如歌剧《刘胡兰》等,人们都能从中听出开花调的熟悉旋律。

    开花调,近年来更受到了有关专家、学者、媒体和有兴趣的人们的关注。2006年,左权开花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是民歌类第一名。

    自当年抗战开始,传承了70多年的左权盲人宣传队,他们的真实故事是电影《开花》的创作原型。宣传队的盲人们被邀进京演出,“见”到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回到山里的他们依旧唱着开花调走了一村又一村,为了生活,也为了对生活的追求。

    开花调,曾唱出了多少辈太行山里的喜乐哀愁。盲宣队的声声演唱中,似乎仍浸透着淘不尽的沉重底色。那开花调,当是他们寻求美好的一种精神宣泄: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那个开花,满天天那个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费思量

 

     胡琴琴那个开花,咯吱吱那个响

     父母养育我费心肠,兄弟情难忘

 

     梁柱柱那个开花,撑起一间间房

     下辈子好歹睁开眼,来把这恩报偿

 

     太行山那个开花,走也走不到头

     下辈子好歹睁开眼,看看这圪梁和沟……

 

 

    

              

                          左权盲宣队演唱之一《会哥哥》

 

              

                      左权盲宣队演唱之一《这辈子 下辈子》

    

 

                

                                左权开花调(转)

 

              

                           左权开花调专题片(转)

 

 点击影片:《开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