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第一客栈”
博陵
若不是事先看了照片并知道大概位置,即使到了唐家胡同可能也一时找不到它。
唐家胡同其实已不是一条胡同,而是保定老城一条拓宽后的大街。一位热心的警察朋友领我到路口,并指给我看那灰色的两层小楼。
这砖木结构天井式、临近火车站的不起眼小楼,就是史称的“第一客栈”。如今,为冀中书画研究院使用的这里,据说是按原样修复的。民初式样的老建筑,融于周边大多百年前的风格环境,并不显得十分特殊。
1917年,李石曾、蔡元培、吴玉章等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保定成为开始最早、学员最多的核心之地。著名的育德中学校内,办起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高阳县的布里村,开设了中国最早的留法工艺学校。
由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创办的湖南新民学会,也先后选派了李维汉、李富春等50余人,其中30人进入高阳布里村的留法工艺学校。高阳县人李石曾,被人称为“留法勤工俭学第一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五十年代毛泽东视察河北时说到高阳,还提到“高阳出了个李石曾”。
预备班开办的第二年,10月6日由湖南赴布里村的30名青年抵达保定。时在北京的毛泽东、肖子升(肖瑜)、蔡和森等专程赶来,会同已在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的李维汉、李富春等到火车站迎接。当天,毛泽东等就留住在第一客栈。
若干年后,肖瑜写过一本湖南一师时利用假期与毛泽东游历农村的回忆:《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两人选择了各自不同的后来道路。
金台驿街的育德中学旧址,与第一客栈近在咫尺。当年,刘少奇、李维汉、李富春等都曾先后在预备班学习。住在第一客栈的日子,毛泽东与朋友们在古城墙上漫步,还与湖南同乡们同游了古莲花池,讨论未来并合影留念。
第一客栈的格局,是当年典型的旅店设计:天井上带罩棚、楼上环绕回廊。与毛泽东不久后送赴法朋友去上海、经由天津时住的“佛照楼”旅馆(也临近车站)风格相近。只是后者要比第一客栈大上两三倍。
打听第一客栈,如今已很少有人知道。此时,一楼不大的厅堂里挂满书画,有人在专心地作画。楼身外,是各式各样的广告招牌。九十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似乎已很远很远。
1984年,第一客栈被列为保定市文物保护单位。
唐家胡同的第一客栈旧址

一楼局部

顶部后装的绿色罩棚,当年也应该有一种罩棚

二楼小房间向环绕中厅看

二楼后装的楼层隔离地板,当初应该是可以俯视一楼中厅的吧

与唐家胡同相交的西大街
百年兴废佛照楼
http://image.17173.com/bbs/upload/2005/12/03/1133602111.gi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