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年兴废佛照楼

(2010-01-25 07:55:14)
标签:

天津佛照楼

佛照楼旅馆

孙中山

毛泽东

博陵图文

分类: 暇游篇·华北(天津)

                            百年兴废佛照楼   博陵

 

百年兴废佛照楼

 

 

  们常用“无巧不成书”形容故事的巧合。不知当年周恩来与毛泽东在某一时、某一地,是否曾提起在天津住过的佛照楼?

   去年夏天报载消息:位于天津哈尔滨道48号的佛照楼,将随着区域内仅剩的一片旧建筑群一起被拆除。走过了130个春秋岁月、当年名声颇著的佛照楼,从此将仅留下一个几乎被人们淡忘了的老名子。

   半年多过去,拆除工作尚未开始。怀着各种心情前来观看这座昔日佛照楼旅馆的人们,不时出现在如今已破败不堪的这处大杂院里。

    “利顺德,洋饭店,中国旅馆长春栈。同福栈,佛照楼,电车直到老龙头……”。清末民初,曾出过一种《天津地理名家买卖杂字》(或称《天津地理买卖杂字》)的小册子,以“三三七”句式琅琅上口地讲述了天津名家、工商、地理、生活等一城概况。有些名气的佛照楼,自然被收录其中。

    “及至船到了天津,我便起岸,搬到紫竹林佛照楼客栈里……原来佛照楼客栈,除了客房之外,另外设了两座客堂,以为寓客会客之用……”。在晚清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恨海》里,作者吴趼人也曾多次描述到天津的佛照楼。

    一些历史名人脚步在这里曾经的停留,愈使佛照楼增添了史事的几分厚重与时下的几分寂落与凄清。若不是门口的两块文物牌,有多少路过的行人会留意到这即将拆除的陋院旧屋呢?    

    1894年6月,怀着“冀万乘之尊或一垂听”的孙中山由广州经上海乘船到天津,于紫竹林码头下船后就住在佛照楼客栈并拜会了直隶海关道盛宣怀。他“以陈时势之得失”的冀望,经转递上了八千多言的《上李鸿章书》。时值甲午中日战事将开,在佛照楼住了一个多月的孙中山终没有等到回音。再到北京目睹了种种腐败的他,很快返回了上海。甲午战争后,对腐败政府不再抱幻想的孙中山由“上书”走上了反清革命之路。

    1919年3月,佛照楼迎来了一个叫毛泽东的青年。时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为赴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工作的青年毛泽东,为经天津到上海赴法的蔡和森、萧三、罗章龙等朋友们送行。在佛照楼期间,他们还乘兴去塘沽看了一趟大海。没有看到大海波涛的毛泽东在封冻的冰面上走出很远。一群热血青年以海为题赋诗抒发胸臆,数十年后,罗章龙还忆起当初毛泽东的前两句:“苍山辞祖国,弱水望邻封……”

    1928年12月,受中共中央委派,周恩来来津传达中共“六大”精神,整顿北方党组织。初住在长春旅社(今滨江道)的周恩来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纠正了当时存在的错误思想,加强了组织的团结。接着,来到佛照楼的周恩来在这里主持了改组后的中共顺直省委常委会议,推动了北方党的工作。

    据说,距中心商业区和火车东站很近的佛照楼,是1880年前后(准确时间尚说不准)由来津的一位广东人开办的。吴趼人在小说《恨海》讲到当年的这处客栈:“凡是富商显宦,路过天津,都向那里投止。广东人自不消说,除了他家,再也不向别家歇宿的了。”当年,民国四才女之一、天津《大公报》名编辑吕碧城以及后来中共的刘少奇、陈潭秋等,都曾留住在佛照楼。

    《天津市和平区地名志》这样描述当年的佛照楼:“坐北向南,三间门面,长长院子,砖木结构二层转圈楼房,院中有封闭式带天窗的罩棚,有20多间客房。门前上方悬挂刘萝扬书写的‘佛照楼旅馆’金字招牌。”

    据老住户说:直到上世纪50年代,已不是旅馆的这里依旧不失往日气派。一层地面全部是一水儿的水磨石铺就,二楼过道和房间里都是齐整的红木地板。长方形院子的顶部透光玻璃罩棚,即使雨雪天也为人们提供了出入的方便。

    一百多年过去,被新建的高楼大厦围绕的佛照楼早已满目创痍,如一个喘息的垂垂老者。当初的华丽,变成了眼前的班驳衰微。糟朽的木地板吱吱作响,水磨石地面早已毁坏的面目全非。堆满杂物的院子和廊道,即使一个人经过也常常需要侧着身子。曾经日见熏黑的罩棚,也早已不知去向。

    院门两侧,每块长近40厘米、粉蚀状的老砖,据说是1900年庚子事变后迫于洋人压力,由当年的“都统衙门”下令拆除的三岔河口炮台和老城墙的砖料。在别处已很少见到的老城砖,佛照楼曾大量使用,如今许多老城砖已被抹在墙皮里。块块老城砖,是城市历史的见证。

     颓情危危的老楼势再难扶。大多已改变格局的居室,狭小的面积使住户们不会得到太多的搬迁补偿。依原样重建成纪念地,也许不会有更多的游客。迟迟未拆的佛照楼,已临近了它路的尽头

 

 

百年兴废佛照楼

 

百年兴废佛照楼

 百年兴废佛照楼
百年兴废佛照楼

                            毛泽东诗句“溺水投邻村”是另一种说法

 

百年兴废佛照楼
百年兴废佛照楼
百年兴废佛照楼                                                老城砖

 

百年兴废佛照楼


百年兴废佛照楼              佛照楼附近一处建于1912年的老建筑,不是名人旧居却颇具特色

 

                     ~~~~~~~~~~~~~~~~~~~~~~~~~~~~~~~~~~~~~~~~~~~~~~~~~~~~~~~~~~~~

百年兴废佛照楼
                      2011年3月底,佛照楼悲怆地最后消失(转网络照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