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2011年又是一个中国股民的失望与悲伤之年。尽管全年GDP增速超过9%,A股表现却在全球垫底,不用说与年内仍取得正涨幅的美国道指形成鲜明对比,甚至连续这两年表现开始向希腊股市靠拢。随着12月13日上证指数盘中探低2245.87点,再创32个月以来的调整新低,A股取得10年零涨幅的“成就”。不少股民叹息:十年了,我们又回来了!
郭主席的一句“低收入者不宜参与股市”道尽了A股的沧桑和悲凉。这应该是“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加强版了,逆耳忠言,殷心可鉴啊。试想,普通人都指望那点存款供孩子上学、防灾养老,又如何承受动辄30%以上的资金缩水?有人说,在美国那样成熟的股市,普通民众的参与度远高过我们,人家那些收入不高的工薪阶层,都靠着多年不懈地投入,退休后就会获得一笔可观的投资回报。但是可别忘了,人家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投资”,是建立在重视投资人的资本回报的市场基础上的。
回顾全年,我们来看一下致使2011年A股走熊的关键因素,按照主流的观点,其主因还在于通胀预期升温导致调控升级。罪魁祸首也就被指向了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一系列的行政限令如银行住房按揭限贷令、居民购房资格限购令、地方政府房价限涨令等,都源自于宏观调控对通胀预期的管理。主流机构由于对通胀拐点判断的失误,错判了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同样在2011年损失惨重。据报道,基金集体交出十年来最“杯具”成绩单,除了货币基金之外的其他各类基金今年以来整体业绩全线尽墨,并创出两个第一次:偏股基金和债券基金第一次同时出现年度亏损;偏股基金第一次在大盘下跌年份里跌幅超过大盘。
关于通胀对A股的直接影响,时寒冰在某篇文章的一段话道出了原委:中国的股市一直被当作一个工具:吸纳超发货币,并蒸发购买力的工具。在通货膨胀如火如荼的时候,政府必然打压股市,蒸发民众的财富。这或可作为A股全年的诠释。
展望2012年,注定又将是不平静的一年。经济的拐点、通胀的拐点、流动性的拐点、业绩的拐点、估值的拐点、市场的拐点,或都将齐聚2012年,若政策松动持续,上半年或许能上扬一波,全年将不断涌现小高潮,波段机会不会缺乏。
但同样的,2012年还有一些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整体经济形势难以乐观,欧债问题仍将持续困扰股市,而巨额融资还将继续抽血无度。一提融资,那是中国股民的痛,有人说,中国股市不是个“投资市”,而是“圈钱市”。掌权的,有门道的,有能耐的,大家齐伸长手臂,都想来捞大鱼。新股一旦上市,一些人的原始财富瞬间放大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普通投资者在高风险的环境中,损失惨痛。我们不妨看一个数据,从2007年开始,中国股市的IPO和再融资规模,连续排名世界首位,而股市的表现从2008年到2011年,基本上都是世界垫底。另一个数据是:从2007年6月至今,沪深股市没有一只股票退市,而这期间,上市公司从1570多家增至2300家左右,净增700多家。而在海外市场,如美国的纳斯达克、日本东京交易所、日本伦敦交易所等,退市家数都大于上市家数,东京交易所、日本伦敦交易所的退市家数甚至是上市家数的两倍以上。这些数据让中国的股民倍感沉重,不单是“低收入者”,连富人们也对股市失去了信心,开始撤退A股市场。这也是活跃资金大量分流到行理财产品、黄金白银、艺术品等另类投资渠道的原因。
不难想象,政策上如不拿出更为有利的措施出台,根除A股的顽疾,这几年难言牛市。有限的机会还在一波波的小波段上。中国的股民朋友们,2012年我们还不会太轻松,一起努力吧。
前一篇:重审制度性缺陷 A股才有希望
后一篇:积极把握春节红包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