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准基金:忽悠,接着忽悠

(2008-11-07 08:18:06)
标签:

操作策略

大盘分析

大盘预测

反弹

反转

股票

  周四两市低开震荡。沪指报1717点,跌42点,跌幅2.44%;深成指报5720点,跌145点,跌幅2.48%。成交量上,沪市277亿,深市107亿,较上一交易日大幅萎缩。

 

  盘面看,指数的走势乍看像根直线,上证指数全天振幅不到30点,交投清淡,可谓毫无生气。技术面上,回落到了5日线下。持股线与生命线走势无转机。昨天我文章上的图象明白的告诉大家:现在就是标准的下降趋势。昨天提到了RSI的短线底背离无意义,而MACD看起来还走得不错,绿柱缓慢的缩短到0轴后,今天已经露出红柱的小头来,今天如果放量一跌,MACD就将转身向下,创新低成了必然,而放量上攻则MACD指标能现金叉。MACD也走出一个底背离,但在严重缩量的市场上,这种短线上的底背离是没有参考价值的。

 

  昨天的文章《反弹正是逃跑时》,清楚的告诉了大家:周三的反弹就是短线的逃命机会。周三的盘中还有人认为错过了当天的反弹,我在文章提到了“熊市中的反弹都是一两日行情,一个低开,赚的点可能不够你跑的路费。”不出所料,周边市场跌一下,A股马上来个低开,吞噬了周三的阳线,可以看得出,现在市场的多头是多么的弱不禁风。昨天尾盘开始,多空力量开始拉大,不出意外的话,周五脆弱的多方将遭受空方的再次反扑,股指将继续向下寻底。

 

  谈一下平准基金: 
  平准基金入市的传闻,现在传得漫天飞舞,甚至被一批的股评人士和“专家”奉为救市的“灵丹妙药”。前证 监会主 席周道炯宣称“20万亿居民收入可以救股市”、“如果买股票基金有5%、10%的收益,老百姓当然要买”。真是那么回事吗?我认为还需理性的对待,不要被主力给忽悠了!

 

  一、平准基金短时间内能否入市
  消息面上可谓大张旗鼓,前证 监会主 席周正庆也于日前建议:抓紧建立股市平准基金,对股市出现异常波动,及时进行干预,确实股市平稳运行。而随后有媒体报道称,平准基金作为政府救市组合拳的一部分,肯定将会推出来。
  可见,这东西还真不是空穴来风。但短时间内要推出来就真值得怀疑了,政 府要一下子拿出几千亿的大资金,这可不是儿戏,至少要有层层审批的方案,要有人 大的通过吧。其次,这么多钱可不是一下子那么好拿的,雪灾、地震、奥运钱花得够多了,而经济上三季度增速创了几年来最低,要再拿这么多钱来托市看起来困难太大。

 

  二、平准基金能够真正救市
  先看大小非,目前市场上大小非的数量高达1.5万亿之巨,即便是按目前市场的平均股价6元计算,也需要9万亿的资金来接盘,即便只有1/3套现,也需要3万亿的资金来接盘。而目前香港市场上的平准基金也出现了60%的浮亏;如果国内股市也推出平准基金,面对大小非的抛压,平准基金的损失将会更大。
  其次,全球经济下滑,靠一个平准基金托市真有效吗?“政策底从来不是市场底”,这句话我在博客里说过多遍了。看2001年-2005年的熊市,期间出台6.24暂停国有股减持、国九条、推QFII、暂停发新股、降印花税、险资入市等就是不能使股市走牛,最终还是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走出了底部。
  可见,平准基金入市的“药效”是否真有一堆“砖家”捧的那么好,就要打个大问号了。

 

  三、不要被主力忽悠
  推出平准基金救市,作用显然比印花税单边征收、大股东增持、提高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免征证券交易利息税等措施要大得多,是由政 府直接拿出真金白银来救市,至少能在短时间内大大刺激市场的信心。如果真在这是时机上推出来,短线上的一波强劲反弹是可期待的。但大家不要忘了“4.24”、“9.19”,小心再次成为主力拉高出货的好时机。
  资金流向不能骗人,近期量能不济,主力资金并无逢低入场资金,即使是周三的强势反弹,主力资金的流入依然不大。TOPVIEW数据如显示主力资金流向有异动,我会第一时间告诉大家。
  多一点理性,不要轻易被主力忽悠,提前打个预防针还是比较好。


  周五股指继续向下寻底的概率较大。操作上,线下持币,继续空仓观望。

 

   早盘8点更新:周边股市全线大跌,A股形势不妙
http://blog.eastmoney.com/member/shinianguhui/images/200811070814580297.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