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季后,按照惯例我们又一次举行了季后讨论活动,这次讨论由我先做了对社会建设季的汇报。然后,吴敖祺讲述了他的一些经验,随后大家展开了讨论。在电子季刊中我们将有全文的录音整理给大家,在此贴出照片和部分文字。

我先介绍一下新知识沙龙的一种新的形式,叫完全独立的讨论,也就是说没有人做主讲,会有主要发言人介绍一些情况,现在是我来做这个工作。上次从今年3月份到7月份,我们那一季的活动是美国季,这张照片就是美国季时候的讨论。美国季之后,我们推出了社会建设,共同分享有关社会建设的一些话题。
我们第一个活动叫“让公民参与科研亚马逊”,我们这边有一个叫陈良仲的人,他原来是美国环保局的,一直在做大气层的保护,后来又科考亚马逊,因为人们都说亚马逊是地球的肺,砍伐得很厉害,他们去那里看情况。这次讲完之后,后来我们又请了7位奥运会志愿者过来,在8月8号的时候,奥运两周年的时候进行了有关志愿者是怎样被动员起来,为什么要动员这些志愿者,动员这些志愿者有什么意思。后来我们讨论,因为7位志愿者都是典型的案例,很多志愿者工作都是为了维护志愿者存在而存在的,我们大家就在想为什么要有这么多志愿者,就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后来,韩靖给我们讲了一个题目是“公益是利己还是利他”。他们有一个叫狂欢节的活动,特别有意思,这个人骑哈雷摩托,有一个哈雷摩托俱乐部……

很多社会学家看到有些NGO,认为这就是社会,过去研究。或者看到一些小区,有社团,这些小区里头有合唱团,包括篮球俱乐部,包括公共的BBS,比如回龙观小区有自己的BBS,大家沟通一下信息,比如说大家互相搭车。还包括这次奥运会之后,“志愿者”这个词变得非常流行。上次我们谈到这个问题,“志愿者”这个词已经变成学雷锋的意思了。我经常坐在出租汽车上听见广告,比如老大爷说最近可忙了,今天上午小王约我下棋,下午带我去观光,对于空巢老人,现在社会上关心的人很多,都是志愿者等等。比如说扫雪,说你们为什么义务扫雪,某某人就说我是志愿者,所以我扫雪。所以这事就已经把红领巾和学雷锋取代了,这可能跟“志愿者”原有的概念不太一样。我们上次探讨这个问题大家觉得很有意思,这些属于社会的词汇,包括NGO,基金会,志愿者,还有社团组织,社区等等这些概念,大家或多或少都关注这些东西,发现这些东西跟我们原有的理解不同。所以通过这次活动,我们通过一些有经验的人,有经验就是自己干过的,了解具体情况的。另外一种就是有过专业研究的人,这两类人我们交流一下。
之后,敖祺同学介绍了自己这两年做NGO的经验,随后我们开始了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