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老师的讲述

标签:
杂谈 |
对于周人的建国智慧秋风老师娓娓道来,姬昌: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纣王乃囚西伯于羑里。“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而又《周易》
周易实为一建国规划。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
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脩文王绪业。
盟津之会: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
盟誓: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听誓。
两年后, 次于河朔,群后以师毕会。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纣自绝于天,结怨于民。
尚书武成:乃反商政,政由旧。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
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
箕子作《洪范》:天地之大法。如同威廉一世承认爱德华的法律。
封建诸侯,以屏藩周。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柳宗元封建论: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这种封建关系的实质是人身契约关系。周王对诸侯的策(册)命礼:确定领主与封臣的法律关系。多层级的契约链条:策名委质,委质为臣。
周公制礼只是将其汇编,封建时代无人有立法权。封建的关系既然为契约关系,则封建必伴随着法律之治。
周的礼治在结构上类似于英格兰的普通法法治。缺憾在于,周王室没有有效的“司礼”机制。因而没有把礼的正义送到每个人家门口。
《亭林文集》卷一: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方今郡县之弊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出路就在于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通过封建理解优良治理之道,形成多中心治理秩序。而自由宪政是郡县制与封建制的综合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