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新知沙龙
新知沙龙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66
  • 关注人气:5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涯]哥特及巴洛克式建筑演讲稿

(2008-01-10 15:52:56)
标签:

杂谈

分类: 沙龙纪要
 

哥特及巴洛克式建筑演讲稿

 

我们这回讲的是哥特及巴洛克式的建筑,它们主要是些教堂的讲解。

 

首先,我们要了解哥特式建筑的成型以及它的前身罗曼式教堂。罗曼式教堂主要追随罗马式,故而起名罗曼式。

 

在希腊时期,一般使用的是梁柱式的建筑,到了罗马时期,罗马人学习了希腊的建筑方法,并且有所创新。在罗马时期,穹顶和拱券式的兴起是一个大的突破,也就是在技术和建筑外观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拿万神庙来说,它是由内部空间入手的,一般来说古典主义时期的建筑都会注意表皮,从内部空间入手的很少,一会要讲到的巴洛克建筑之所以分离于其他的手法主义也是因为它注意了内部空间。万神庙的内部空间是一个球形,侧面墙体和地板正好与上方穹顶的半球相切,穹顶用混凝土浇筑,分成一个个边缘突起的正方形,这些突起就形成了肋,半圆能够不用梁柱支撑更大的跨度,开间因此变得自由,造成了中心的宏大空间,原理就像科技馆的拱形积木。所以说所有的外在形式都是和技术有一定关系的,这点从现代派提倡的自由立面,自由平面可以看出来,当时建筑技术和新兴材料使得角柱的问题得以解决,以前一个开间必须要角柱才能支撑,这是技术条件决定的,柯布西耶提倡建筑应体现建筑构造的发展,所以在许多现代派的建筑中我们能看到大量的自由开窗。罗马时期也是手法主义萌芽的一个时期,罗马万神庙以及当时的一些建筑都是采用混凝土浇筑,十分笨重粗糙,但是拿万神庙来说,它在四面都加了一些廊柱,廊柱使得建筑感觉通透,这时的柱不起到支撑结构的作用,只是一个表皮,可以说是给野蛮的建筑加了一个优雅的外皮。建筑的表皮和空间的关系也是一直倍受争议的。有些人认为,建筑的外观必须要反映建筑真实的结构和功能,不表现建筑内在的外观是虚伪矫饰的。还有些建筑师故意使表皮分离建筑主体以形成灰空间。

 

罗曼式建筑沿袭了罗马的拱券式结构,罗曼式教堂拥有自己的表情,这也是由它的功能性和建造手法决定的。

 

罗曼式教堂沉重无情,在罗曼式教堂里人们的耶稣是严厉的审判者,人们在他的面前怀有犯罪感,罗曼时期和之前的中世纪基督教使人恐惧。罗曼式教堂粗糙、阴暗而忧郁,教堂正门前厅里门洞上方镶着最后审判的大浮雕,耶稣举起惩恶罚罪的右手。

 

从建筑方面决定这些表情和能够引发这些情感的是它的手法、材质和结构。巴西利卡式平面构造来源于罗马的多功能厅,根据防火需要把原来多功能厅的木架屋顶改成砖石的拱券结构。屋顶和墙体厚重,由于承重需要,开窗比较小,笨重、废材料,采光不足。

 

哥特式教堂一步一步从罗曼式教堂发展过来,它的表情和罗曼式不同,明亮、向上、轻快,表达着人们对天堂的向往。首先,从外形上看,哥特式主教堂高高耸起在城市上空,有一种向上的轻盈的感觉。典型的哥特式主教堂大门朝西,为的是信徒礼拜的时候面向东方,那里是耶稣基督圣墓所在,成了习惯以后,极少数不能朝向西面的教堂也把正面叫做西面。它的内部空间包含三大部分一个长方形的大厅,被两排柱子纵向划分成一条中舱和左右舷舱或者被四条柱子划分成一条中舱和四条舷舱。中舱是信徒们做礼拜的地方。这种大厅是从古罗马演变而来。哥特式外观特点高大,一对钟楼,尖顶,三段式,三个大门,玫瑰窗,多线脚,尖矢型开窗,垂直轴线式。彩色玻璃。内部简单。之所以哥特式教堂能形成这种表情,也是由于当时的建筑技术有了突破,在哥特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尖券和飞券、飞扶壁。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开间和肋架券的使用和柱石的结合达成了装饰和内部结构的统一,也正是因为飞券的使用,使得开窗可以更大,弦舱的屋顶可以更低,凸显出平面屋顶上的拉丁十字,也使得建筑的平面有了一定的表意性。

 

下面是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不注重结构的真实,有繁复而沉重的装饰,一直颇受争议,不少人经常会说:“这是巴洛克式的垃圾。”当然巴洛克式有许多垃圾,但是也不全是垃圾。在巴洛克时期比较有影响的两个人是波洛米尼和贝尔尼尼。巴洛克建筑是不理性的,它的外在和装饰完全不表现建筑的内在,但是我们说巴洛克建筑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巴洛克教堂中出现了内部空间的流动和对话。不管是不是有意为之的。

 

比较著名的是波洛米尼的四喷泉教堂和贝尔尼尼的圣安德烈教堂,当时的情绪基本是纠结怀疑的,因而也体现在了建筑上,建筑似乎受了一个挤压的力,从表皮一直影响到内部的空间,这都是些小教堂,装饰性很强,它的内部主空间为椭圆形,上有椭圆形开窗,而椭圆又比圆形有更多的导向性,波洛米尼的教堂就是如此,从它的草图平面可以看出波洛米尼还是对古典的比例和节奏构成非常崇敬的,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古典的审美。而现代的一种自然发生的流派,也同样属于手法主义,比如盖里,它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完全摒弃了这些。在这个教堂里,分了两层,中庭可以看到二楼,这就是一种空间的流动和对话。而另一方面来说空间过于流动会造成不安全感,会分散人对主要空间的注意力,所以不太适合用于住宅。         圣安德烈教堂把山花贴在了教堂正面,这就是完全装饰性的了,因为山花本来是两个坡屋顶相夹而得来的,正面台阶半圆形,巧妙的解决了离街过近的问题。圆形和三角形以及柱石的结合十分完美,像古希腊人一样,贝尔尼尼也认为圆形是最完美的几何图形。

    

手法主义的做法一般都是人们想要突破的时候形成的,在某一时期,手法主义会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变得不再不能表达建筑内部真实结构。

   

利用剩下的时间讲一个后现代的建筑,批判地方主义,siza的位于西班牙的教堂,原型是哥特式的教堂。两个钟楼,对称,但是功能并不一样,也是三段式的正立面,由于大门过大,一般不开,使用两个侧门,在作弥撒的圣坛,一侧高墙向内弯曲,造成了神圣的感觉,墙的轮廓变得模糊。这是非常不错的一个建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集体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