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帅哥感言 |
新知识人文沙龙里分成两种人,一种既是讲授者又是听讲者,另一种也是即使讲授者有是听讲者。在某一期活动中你是讲授者,再下一期活动中你就是听讲者。两种角色相互转换,但不变的是来到新知识人文沙龙的收获。
当你是一个讲授者时,从开始决定要讲一个题目开始,你就会怀着一颗传播知识服务听众的心去看书、去看文章、去思考你这个题目应当如何深入浅出的讲的好听,讲的叫大家明白、有效果、有兴趣。这样你就带着问题去梳理自己曾经所学——那些你貌似知道又不是特别知道的,但是好歹又比一般人知道一些的知识。你需要回国头来看看你从前的课本,读过的参考书,他们似曾相识但是又好像很模糊,需要思考那些你原先觉得挺明白,但是仔细一想又不是特明白的东西。当你准备这些的时候,你就已经进步了,你就有了很大的收获。
临场讲述,讲述肯定是一种锻炼,把一个题目明白的有逻辑的舒服的有趣的讲给一群对他没有太多了解的同龄人,这本身就是一个胜利。在这个讲台上,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因为反正都是学生,即使讲的不对,那又如何?只要自己认真准备就会问心无愧。
讲完了,甚至还没讲完,就会有人提问。这又是一个挑战,什么问题讲起来容易,可就怕问。一问,你就可能打不上来。这也不要紧,要是都答得很好,你不就是老师了么?在问题中,大家商量着办,总会有一个结果,即便存疑也是好的,回去查嘛。查出来就算是会了,明白了。还有一种可能,你今天觉得谈明白了,明天又不明白了。这也是正常的,是好事情。这叫始于迷惘,终于更高层次的迷惘……大家一讨论,就形成了“头脑风暴”这就使得大家一起思考。我们都是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准精英,大家从各自学科,不同领域,在一个话题一个平台上交流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新的思考和认识。
被折腾了一遍,问了答了也讨论了,也有了结果或是没有结果。你就会有思考,回去总要总结一下啊。这时就会有一个很讨厌的人,他叫纪彭,是沙龙的主人。他会催促你总结出来一个新的讲稿升级版或是一篇论文,好贴在沙龙的BLOG上,供大家继续学习也可以使得没有来现场参与沙龙的人也可以了解这个知识。你想糊弄不好好写也不成啊,要贴出来给朋友们看,写得太差劲会为天下人耻笑……你这一着急、一认真,就把文章写好了。你看这收获多大。
当你是一个听讲者的时候,你就更轻松了。只要那个讨厌的人——纪彭,没来找你讲授你就是个听众。只要时不时看看沙龙的BLOG,看看什么时候又新的东西就好了。一般的,两期沙龙之间的时间,沙龙会推荐一些和下期活动有关的文章,或者是一些好的经典文字。当题目完全确定之后,一般是沙龙举办前8-10天,会贴出所谓下期题目的背景资料,随后会贴出沙龙讲稿或者是提纲,以便大家更好的学习下期题目所讲的知识。
当你参与活动时,沙龙主人还会发你讲义或提纲,还可能发一些经典文字。听讲的时候你可以随时打断讲授者提问有关或准有关问题。只要不太过分,主持人不会阻止你的。参与讨论也是有话就说,没话就不说。说得不好不要紧,说得好的大家其实都识货。这样的讨论是轻松的,也是愉快的。在娱乐中,你就从对某个问题几乎一无所知,变成了对了颇有了解,甚至是半个专家了。这难道不是巨大的收获么?听着听着你就想了,某某讲的还不如我呢!你就萌生了也当一回讲授者的心思,这样你连讲授者的好处也就快得到了,真是美好的事情呢。
相信今后的1-2年时光里,沙龙逐渐扩大,更加成熟。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管理机构——沙龙理事会,也要有一个自己的小网络平台,进而出版自己的沙龙年鉴或纪念册。我想参加沙龙的人和不参加沙龙的人的学习效率是有着巨大的差异的,因此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现在我们就已经人才济济,将来会有更多来自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人们,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形成一个小圈子,我们姑且叫做“沙龙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