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唱团》
(2010-07-07 13:29:36)
标签:
独唱团80后韩寒文化 |
《独唱团》来了,我也买了一本。google了一下,褒贬不一,贬的多。很怀疑贬的这些人真的看过书了么。但也无所谓,你看你的,我看我的,我又不求你能看见我看见的那些。看不见更好,本来这世界不需要那么多同类。别人嚷嚷你们也跟着嚷嚷就是了呗。谁忽悠了谁,也不想想谁在愿者上钩呢。
趋炎附势的爬虫们,爬上来,叫嚣别人是伪文学。来,你给写个真文学看看。
当然我是挺韩寒的,不过大多数时候,这种挺,是在于如果有人要把他和郭敬明放一块儿比的时候。平时我也不算是韩寒的fans,他的文字,有时候看看,觉得有点意思而已。
不管是不是让你们失望了,人家也说了“不是我东西不够大,是人家那里太紧太小”,难道弄得出版不了你们就欢么?轻松一点,都什么年代了,人人都有网络,想看刺激香艳的文字有的是地儿,又没人按着你看。
文章么,的确有点良莠不齐,但文字这件事,一个人看是一个样。反不反思是你的自由,也是我的。如果你看了《小时代》那样的,能懂得人生,那你也是人才,你直接鄙视我就得了,我无所谓。
话说昨天还看了《80后》,当然,有点文艺有点矫情了。但也无所谓,文艺和矫情的部分当冷笑话哈哈一笑。我觉得好看的地方主要是因为它在杭州拍的。看到男女主角在西湖边某桥上拉手时,我激动得给好几个同学发短信“去看《80后》,特像我们那会儿”。
有人说那会儿哪有那种制服一样的校服,还说那会儿哪有跳集体舞。
我想说这话儿的估计是……哪儿哪儿哪儿人。
反正我高中那会儿的确穿了那么一套校服。
当然电影就是电影,男的从大牢里出来,那女的倒也等着她。大概因为她没爹没妈没家庭阻力。现实中,我们当初的情节是比电影还纠结,但结果就都比较讽刺了。美院的那几位当了几年文艺青年,还是开始小资路线了。至于“你考北京,我也考北京”的那几对,早就分道扬镳了。
电影有意义挺好,但也不一定非要有什么大了去了的意义。再说了,意义这东西,也不是我看得见你就能看得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