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 |
分类: 心理考研/研究生生活 |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心理学是研究
2、现代科学表明:
3、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与
基本相同。
4、表象既有
联系的桥梁。
5、卡特尔认为,
本单元。
6、需要是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
原因。
7、“教师期望效应”又被称为
8、感觉记忆的内容进入长时记忆的前提是
9、从学习者的内部活动过程看,知识学习包括习得、
10、我们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
个基本因素,
11、智力的水平差异主要用智力测验来研究并用
12、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计15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公元前四世纪
2、心理学把灵感、心境、注意等心理现象称为
A.认识过程
3、人们在认识及其活动效率方面表现出的不同内容,称之为
A.气质
4、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由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下列哪一项不是认知操作?
A·获得
5、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
A·110%
6、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性格的
A·态度特征
7、回答“心理学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主要运用的是
A.陈述性
8、为了要记住“电视——服装”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电视里正在播服装广告”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A.注意策略
9、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识记叫做
A.机械识记
10、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
11、伴随情绪体验出现的有机体的外部表现叫做
A.情绪
12、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
A.动机
13、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A.道德观点
14、小学生在回答“什么是讲道德”这一问题时,只能答“不打架不骂人”等而不能作出概括的回答,这种道德概念称为
A.具体的道德概念
15、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就是
A·双趋冲突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题,计15分)
1、个性心理
2、认知
3、想象
4、认知发展
5、智力
四、辨析题(每题3分,共3题,计9分)
1、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2、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3、智力的个别差异是由先天素质决定的。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5题,计20分)
2、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
3、什么是教育机智?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有哪些?
4、简述智力发展的差异的主要表现。
5、简述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六、论述题(第1题10分,第2题11分,计21分)
1、教师在社会中充当着哪些角色?你以前是怎样理解教师角色的?
2、结合自己性格的形成,谈谈你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理解。
《普通心理学》习题十(时间120分钟)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得分 |
得分 |
|
|
|
|
|
|
|
得分 |
评卷人 |
复核人 |
|
|
|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现代科学表明:
2、精神分析观点是由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
的观点,亦称为精神分析学派。
3、想象是个体对已有
4、思维是以
过程。
5、按照性格结构中认知、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哪种占优势,可以将性格分为
6、
生的冲突。
7、从学习者的内部活动过程看,知识学习包括
8、智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
9、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计15分)
1、心理学把灵感、心境、注意等心理现象称为
A.认识过程
2、人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产生一定的需要和动机,拟定目的和计划去行动,人们的这类活动叫做
A.意志行动
3、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
4、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公元前四世纪
5、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A·知觉的意义性
6、个体在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是性格的
A.态度特征
7、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A.双趋冲突
8、按照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将性格分为
A.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C.独立型、顺从型
9、通过提供概念的各种具体事例来改变概念的无关特征,以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这种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方式称为
A.适当定义
10、回答“圆的直径与它的半径的关系如何”这一问题,主要运用的是
A.陈述性
11、“授之以渔”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传授
A.陈述性
12、智力结构的二因素论是由心理学家
A.推孟
13、事先有预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方法,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叫做
A.理解识记
14、“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A.激情
15、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概念和
A.干扰说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题,
计15分)
1、无意想象
2、动机
3、教育机智
4、接受学习
5、情绪、情感
四、辨析题(每题3分,共3题,计9分)
1、人的心理过程总是体现在人的各自不同的生活实践中,受差异规律的制约,表现出个体心理的不同倾向和特点。
2、福利彩票的中奖率极低,没有几个人会买它。
3、学习动机水平越高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也越好。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5题,计20分)
1、为什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比单纯的反复阅读记忆保持的效果好?
2、简述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
3、智力技能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4、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
5、简述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概念。
六、论述题(第1题10分,第2题11分,计21分)
1、结合自己性格的形成,谈谈你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理解。
2、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