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幅据称是徐悲鸿先生的天价画作之真伪讨论相当热烈,7280万元的拍卖天价,徐先生第一任夫人蒋碧薇女士的人体画作,足够吸引人的热点新闻呢。徐先生之子在画作后的背书及与画作的合影,似乎印证了该作品的真实性;但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届研修班10位学生的实名公开信及附带的习作图片,以及业界著名画家的真伪之辩,又令人不得不相信这不应该是徐先生的旧作。
真相究竟怎样呢?个中关系也许很复杂,但关键所在应该是利益驱使吧。将近一个亿啊。我等普通百姓想想都冒冷汗呢。不知道这是怎么了,文化、艺术、收藏,这些原本高雅的行为,应该充满了品味与底蕴,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偏离了它们的本源,一切的一切,都是“钱”在作怪吗?真的没有道德底线及职业操守了吗?
我一直是个“数字小白”,对收藏也完全是外行。所有的艺术品,在我眼里,只有喜欢、不喜欢这样的区别。譬如那幅号称“天价”的画作,我真的看不出“好”,也品不出“美”来。相反,前些日子参加一活动时,欣赏了很多美术作品,我就觉得很喜欢啊,也给了我很多启迪。
这次活动的作品主要是以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看似非常主旋律,但欣赏起来却给人非常美的艺术享受,很多作品细腻而丰富,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因为表现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很贴近,更容易引起共鸣。在一幅幅作品前静静的伫立,似乎可以感受到那些火热的年代正向自己缓缓走来,那是我们的父辈经历过的年代,也是我们今天所不能割舍的历史延续,轻轻走,慢慢看,那个夏天的午后以及这些优秀的作品,如此美好而令人难忘。
大师“天价画作”究竟是真是假?怎样才能不被骗不买假?追本寻源,我们是否应该回到艺术的本真,以安静的的心,去“倾听”创作者通过作品传达的“灵魂之声”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