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北京了。还是挺激动的。
这次在上海参加国际电影节,收获真多。最难忘的,还是《盘尼西林1944》作为电影节国产新片的开幕式影片举行首映,并且角逐电影频道传媒大奖。能够从100多部报名电影中脱颖而出获得提名,并且在12部获提名的影片中再次被选中,揭幕中国新片展映单元,真是非常荣幸。
感谢上海电影节组委会。感谢电影频道。呵呵。发自内心的感谢啊。而且,不仅代表我个人。还代表我们剧组的全体成员。

首映那天,刚刚获得上海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的秦怡老师,推掉了原本的其他安排,特意赶来支持和捧场。我们的活动开始得很早,一贯守时的秦怡老师到得更早。遗憾的是,因为某些原因,秦怡老师的车被拦在了影城门口,于是,87岁高龄的中国电影界的国宝级人物秦怡老师,不得不下车步行走进了会场。但全程仍然充满热情的参加我们的活动。秦怡老师说,我们虽然年纪大了,可是我们要追上去,不能落后。
秦怡老师说得真好。我们中国电影,就是靠的这股气,这种奋斗精神,才走到了今天。

其实,同时角逐传媒大奖的其它影片也很优秀,为什么电影节会选择《盘尼西林1944》作为开幕式影片呢?秦怡老师如此高龄,身体也不是很好,为什么特意前来为我们加油鼓劲呢?这背后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呢?
我想,应该是我们影片传递的民族精神和坚强不屈的信念,在国家危难的时刻,每个中国人都希望贡献自己力量,这种团结一心的民族凝聚力,这种不服输、不妥协、百折不挠、舍生忘死的民族精神,在战争年代鼓舞我们战胜列强,在四川大地震后,同样被我们发扬到了极至。而且,在接下来艰苦与漫长的灾后重建中,同样会鼓励我们取得胜利。


首映式上,我们剧组的成员还举行了爱心捐款仪式,我们将自己的片酬捐了出来,并特别指定这笔捐款用于为灾区购买五台数字电影放映机。这不是做秀,而是我们真诚的表达。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灾区的人民看上电影,那我们也算为地震灾区做了实实在在的事情。

这次传媒大奖的评选很有意思,谁能获奖完全根据媒体的投票决定。所以,现在看到有份投票的媒体,不免有些紧张啊。呵呵。开玩笑啦。
其实,作为一部投资不到200万的小成本电影,虽然我们已经非常努力的工作,并且希望尽可能的制作出精品。但是,我们也很清楚,《盘尼西林1944》肯定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个时候,是否可以获奖已经不重要了,能够入围,并且作为揭幕影片,已经是一种荣誉,一种肯定。
凡经过必有收获。重要的是,你在现场,你在努力。
中国电影,加油!我们的《盘尼西林1944》,加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