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了日本,参加琦玉的中国电影节。
以前一直搞不清,日本的市啊县啊是怎么回事,这次听接待人员介绍,总算大致明白,原来日本的行政区划分为一都、一道、二府、43县。一都是东京都,一道是北海道,二府是京都府和大阪府。说到县,大致相当于中国的省,当然面积小很多,每个县里又有一些县级、区级市。应该是这样吧。
琦玉县位于东京都北部,开车一个多小时车程。听说不少东京的上班族,都会在琦玉买房子,每天坐新干线去东京,大概四十多分钟就到了。
琦玉在日文的原意,就是多彩的土地。那里面积不大,但是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很少大都市的繁华躁动,显得优美宁静。而且,这里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日本六、七十年代建筑风格的,很多电影人都会来琦玉拍片子,与拍中国的江南大家都喜欢去周庄一带的情形类似吧。
可能也因为这个原因,琦玉人非常喜欢电影,每年这里都会举办一次国际数字电影节,我们中国的很多影片都曾经在这里获过大奖。特别是,琦玉人还非常非常喜欢中国电影,他们每两年就会定期举办一次中国电影节,我们参加的这次已经是第六届了。
中国代表团成员和日本的电影节工作人员合影
每次举办中国电影节,琦玉县都会非常重视,文化厅的有关官员会专程来中国,亲自在最新的电影片目中挑选参展影片。
有意思的是,他们挑选的影片,从来都不是我们认为的那些商业大片,反而是一些贴近生活、表现中国社会现状与发展的“小制作”影片。比如以前参展的《那山那人那狗》、《泥鳅也是鱼》,还有这次的《爱情呼叫转移》、《公园》、《暖》,等等。
这类影片在日本放映时,真的非常受日本观众欢迎,电影节开幕式那天,下着小雨,但是很多日本人自发的冒雨来观看影片,然后排着很长的队等待与我们签名、合影。通过交流我发现,这些日本人对中国电影的喜爱和对电影人的尊重,都是发自内心的。甚至于,这种喜爱超过了他们的本土电影。
给日本观众签名留念
究竟为什么,日本人会对这类影片特别感兴趣呢?
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吧:
一个是日本有着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日本的民众也更偏爱这类作品;另一个原因,我想,跟我们两个民族过去的历史有关。普通的日本老百姓对他们给中国人民曾经带来的灾难心存愧疚,他们会更关注中国现在的发展,希望多了解中国的社会现状、经济发展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比如,他们在观看《爱情呼叫转移》时,会非常好奇中国现在的男女之间的关系;在观看《公园》时,对于老年人给孩子找对象非常不理解,认为这在日本是完全不可能的。甚至于,他们会关注细节,中国人的船船头向前,而日本似乎正相反。
代表团一行四人(从左至右):
电影局张宏森副局长、李佳同学、
车永莉同学(就是我啦)、康建同学
总结一下吧,这次去日本主要有两个收获。
一个是打消了我原来的顾虑。去以前一直担心,日本人对中国人不会很不友好吧,去了以后发现,普通日本老百姓都是很善良和友好的。
另一个,就是强烈的自豪感。我们国家这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的日益强大,真的使中国人在国外受到的待遇都很不一样呢。看着日本人谈到我们国家时那种羡慕的眼神,就一个字,爽!
先汇报到这里吧。要去背剧本了。前天夜里回来,昨天上午就进组了。好多工作啊。还有一些好玩的东西,下次再说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