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新考---暑假我参加了广西乡试!

标签:
廖老鼠育儿囧人囧事桂林靖江王府科举考试旅游快乐暑假 |
分类: 我的游历 |
这个暑假我们到了桂林,原本只是安排游个漓江看个溶洞而已,却不想误打误撞,神奇地参加了一场科举考试!
这天是八月十五,我们来到靖江王府贡院,一个不留神踏入考场地界,然后直接被上场,进入科举考试!
先是考官在森严的威武声中上场,宣读了一番考试规则之后,我们就被指定进入这样的考室中。这考室很小哈,考试的时候只能坐下一个人,现在我们试着坐进去,最多只能坐下两个人。桌板是直立式收起的,人进去之后放下小桌板,就可以写字了。右手边放了一支毛笔和一个砚台。
是不是跟我们现在的考场很不同呢, 现在的考场是一间间大教室,几十个人坐在一起,监考老师需要睁大眼睛盯着考生不可交头接耳,互抄互通。 这科举考试用的这种小隔间,哪里还有交头接耳的条件?看来祖宗老办法更靠谱!
鼠仔进去坐下,使吏就发了考卷下来,鼠仔拿起来一看,卷首赫然写着“广西乡试”四个大字,底下还有鲜红的官印。
这题怎么填写啊?!鼠仔急问旁边的鼠妈。
这孩子,没见过这种科举考试,完全没经验,懵了吧!
哎哟,这个题目你都 不会做啊?靖江王府的天然靠山是XXX?――当然就是独秀峰啦!
宋代就有人赋诗一首,提出了“桂林山水XXX?”――甲天下啊!
明清时期考试的出题范围均出自《四书五经》,答卷的标准文体是 X 股文?――八股文啊!!
一边是鼠仔懵懵懂懂,一边是鼠妈指指点点,这动作毕竟慢了,鼠仔还没答到第四题呢,人家就开始上门收卷了!哎哎哎,名字都没有来得及写呢?考官不管这些,全部把卷子收去鸟!!
呜呼,我们考砸了啊!鼠仔很不甘心,我连名字都没有写,等会怎么知道我中不中啊?
收了卷,使吏就赶我们出来了,大家来到一个状元楼前,一位官员很快拿着一封文书,当众宣读本次考试中榜的名单。
就是这两位年青哥,他俩中了举人!一阵锣鼓过后,这两哥儿被披上红装,戴上礼帽,站在台阶之上领受众人的祝贺。
鼠仔有点眼热,嘀咕道:“为什么是他们两个啊?”话外音:为什么不是我啊?
两新科举人接着被领进殿堂,叩拜,行礼,礼毕后,官吏帮他们脱帽,告之,需要往礼帽上投金,才算礼成而且才能保持吉运,两哥儿不得不掏出银子往礼帽上投了去。
哈哈,事到如今,我们终于明白,幸亏中的不是我们,要不,我们也要破费“投金”了哈!!!
==============
小知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完备于唐朝,改革于宋朝,鼎盛于明朝,灭亡于清朝。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是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整顿吏制的一种考试制度,在其早期确实起到输送人才,改善用人制度的作用。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不注重考生的实际学识。 大部分读书人以通过科考为读书唯一目的,思想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科举八股最终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举亦局限制了人材的出路。
明清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是省级地方考试,每三年一次,考期在秋季八月,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参加考试的考生叫秀才(生员),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是全国考试,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考期在春季二月,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是三月,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分三甲,通称进士。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