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游记之(十一)
本来从法国尼斯到意大利有另外更简易的路线,但是为了去威尼斯,我们选择了这条从南向北,再从西贯东的相对比较长线的路程。途中经摩纳哥王国Monaco,意大利边境Ventimiglia
Stazi,意大利中杻城市米兰Milano 三次中转,全程共八个小时,才到达意大利东北部威尼斯。
这是整个旅程中最让我担心的一天,三次火车中转的时间都不长,最多的是25分钟,最少的只有10分钟。万一在哪一程中转中出现差错,就有可能不能按时到达威尼斯。
首先在尼斯车站我们邂逅了一对来自瑞典的年青中国夫妻,他们也是要到米兰中转,于是我们结伴同行。在尼斯我们就先遭遇了一个“下马威”。明明是大屏幕指示入站口是D的,我们来到D站台,上得车来一看却是卧铺车厢。 常识告诉我们:不对,不可能到摩纳哥的车厢是卧铺车。于是我们退下来,再次咨询,这才发现,原来大屏幕又修改了,现在前往摩纳哥的入站口是F。真是乌龙啊,这工作也太乌龙了吧!幸好是多了两个人,人家帮忙鼠仔搬行李,拉行李,一行人急急忙忙奔F站台而去。
在摩纳哥转车还算顺利,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它的站台是怎么样的,它的打票机在哪里。
在Ventimiglia转车也顺利,一下车就看到我们去米兰的车了。去瑞典的两位主张直接上车,不用打票,上得车来,我有点不放心,就问边上的两个乘客,他们的意见是最好打票,不然有可能被罚。我于是决定冲下车去,找到最近的打票机,打完票再跑回来,怕赶不上开车,跑了半路就直接冲上最近的车厢,再一节一节地往自己的车厢走。回到座位,还气喘不止,旁边的两帅哥微微直笑。
我继续跟别人讨教上车打票的规矩,来之前就从书中知道,上车一定要提前打票,否则可能会被视为逃票而罚款。可是,像我们这样连续转车的,难道每次都要费劲跑到检票口去打票么?(注,我们的车票虽联程,但每一程车票都是分开的)当地人告诉我说,其实可以在第一程就把所有的票都一次性打完了,不需要到相应出发地再分别打票。这一点才让我恍然大悟。书上的知识并没有解释全面,不是亲身经历,有一些细节的地方真是不知道的呢。
最关键的是在米兰的转车。米兰中央车站是欧洲最大的火车站,在这里我们只有十分钟的转车时间。下车的时候人就特别的多,好不容易等到我们下来,一路小跑赶超人家,来到站台前面。米兰车站的设计跟之前见到的车站不同,它所有24条铁轨全部一线排开在一个水平线上,不需要上下楼梯或进出通道,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乘客进站的时间。感谢这样英明的设计,我很快就找到了前往威尼斯的入站口,于是跑着上车,找到座位,一切就绪,车才准时开了。
这真是我们幸运的一天。之前听说不少关于意大利交通的负面消息,包括他们的散漫啊晚点啊,失误啊小偷啊之类的,本日亲身体验,感觉意大利铁路并不差,这一天我们乘坐的所有班次都准点出发,准点到达,车上还有意大利和英文双语到站广播,这一点比法国还周到。后面一个星期在意大利还坐过数次火车和巴土,感觉他们也很准点,没有差错。想来,一些所谓的差错也是偶然现象而已,不能以偏概全。在此,我愿意为意大利铁路正名!(其实,对于从中国出发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所谓的破车是我们没有见过的,还有什么差错是我们可以意外的呢?罗马的神偷也厉害不过我们任何一个城市巴士上的小偷!)
到达威尼斯是当地时间下午五点半。正是一天中最好的光影时候。从火车站下来,就开始上船,沿着大运河坐到学院桥,我订的酒店在学院桥附近。一上船,就掏出相机一路咔嚓而来。
威尼斯水上摇来摇去,那个美啊!!

在这座城市没有车辆,只有水上交通工具。一条大运河围绕全城,其间还有无数小河小桥连接着一楼一巷。
每一家一户门前都有这样拴船的柱子。


“瓦布雷托”Vaporetto是这里的公共巴士。有多条线路,你可以买单次票,也可以买一日票或三日票。我们买的是24小时票,18欧/张,在第一次乘坐之后的24小时内可以无数次坐船。

汽艇是这里的的士。速度比“瓦布雷托”快得多,当然银子也要贵得多,一般是按里程收费。



贡多拉Gondola是这里的传统特色,属于专车级别,银子是最贵的,据说一个小时要80欧以上。当然,这种两头尖尖的手划小船,才可以带着你慢悠悠地穿行在小巷中,别有一番意趣。只是银子实在是不便宜,我们这次就没有尝试了。



五彩的房屋,粼粼的波光,怎么看都有一种油画的美感。



即使年代久远,墙面已经有些斑驳剥离,仍然掩盖不了它的妩媚。


这是学院桥上拍到的景色,这天晚上,我们就在这个桥边上吃晚饭!
趁着天没黑,我们来到威尼斯的中心―――圣马可广场,天黑之后往回走,走着走着竟然在弯弯曲曲的小街小巷中迷了路,绕来绕去总是绕回原来的地方。呵呵,之前听说威尼斯城内像迷宫,果不其然。我原来觉得方向感还好,到了这个时候只好认输,问路吧!



这是圣马可广场的夜色,我手持相机,也只能照到这样水准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