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耶鲁博士 国学导师傅佩荣讲述自己的读书人生

(2014-04-26 20:45:35)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杂文荟萃

http://s13/mw690/001qvEXsty6IkBuXQlu6c&690国学导师傅佩荣讲述自己的读书人生" TITLE="耶鲁博士 国学导师傅佩荣讲述自己的读书人生" />

 

耶鲁博士 国学导师傅佩荣讲述自己的读书人生
 
傅佩荣,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他是耶鲁博士,也是国学导师,在教学、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成就。这背后是他数十年的读书积累。少年绝望中,他不自暴自弃。耶鲁求学时,他不卑不亢。历经辛酸和苦难,享受过成功和快乐,在漫漫人生路中,不变的是他坚韧的读书精神。
  迄今为止,傅佩荣出版的图书大约已有100本之多,傅佩荣说,“为什么可以写这么多书呢?其实任何事情都在于恒心。我最多时候在四个报纸五个杂志写专栏,等于是每天都要写两到三千字。然后这样持续至少十年,所以等于是每天都需要阅读、写作。”
  现在的年轻人,每天都很忙,一旦有点空闲,可能就用手机或者电脑读点东西。对此,傅佩荣说,阅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个是信息,“就算手机可以给你很多信息,但不成系统”,这就需要阅读的第二个层次:专业的知识,“最高的层次是智慧,你要把自己的生命想成一个整体。什么叫生命?有一个人问罗素,你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罗素说,年轻人在哪里?我没有看到年轻人,因为他们没有思想。在罗素看来,一个年轻人没有思想,他等于不存在。你所说的都是别人说过的,你所想的都是别人在想的,那请问你什么时候成为你自己?如果要在这个年龄层有发展的话,你就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思想只有一个办法——— 阅读,读一些经典。”
从严重口吃到“演讲达人”
  说到读书,傅佩荣建议每天应该留出20分钟时间用来读书。看书的时候要选择,“比如《论语》,一定要找一本有很清楚的白话翻译的,读书首先一定看得懂,但是跟我的生活经验又有点距离的。”
  傅佩荣说:“一个人离开校园之后,如果不再去念书,那他等于跟自己开玩笑。我举个例子,杨振宁先生在他70岁的时候出了一本自传,里面写到,他从三十岁以后做人处事全靠《孟子》,他是物理学家,国际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是他知道,做人处事不能靠物理学,不能靠化学,要靠哲学。读哲学书才能让你明白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什么事应该牺牲,什么原则该坚持。”
  另外,傅佩荣认为,读书在精不在多,把经典读完了,以这个做基础,再去看别的书,就很容易判断书的价值何在,“比如说你要看《论语》,你同时买五个人写的《论语》的翻译,就会看得头昏脑胀,最后不知道谁对。因为时间可贵,所以读书还是要谨慎选择,从一个人的书入手,花两三年的时间把他的著作全部看一遍,知道他整个思想的系统,这样你就有一个基础和框架了,再读别人的书,就知道这一点对我有什么帮助,就很容易形成自己的看法。”
  对于读书,傅佩荣还有一个春夏秋冬四季读书法,“春天我建议念《论语》,因为《论语》里孔子有很多学生,他因材施教。读《论语》你会感到充满希望。到夏天的时候,就读《庄子》。夏天太热了,《庄子》的寓言故事很有趣,会让你清凉一点。秋天最好读《老子》,因为《老子》的书很酷,就好像秋天的时候万物都萧条了一样。他给你讲真话,不跟你客气的。冬天的时候最好念《孟子》,养浩然之气,体内就可以发热。”
  如果是外国书的话,傅佩荣建议,春天读泰戈尔的诗集,夏天读梭罗的《瓦尔登湖》,秋天读房龙的《宽容》,冬天读尼采的书,“这些书看完了怎么办?这些书你永远读不完。第一次读只是接受信息,第二次、第三次就可以测量一下,你的心灵有没有成长。人一定要测量心灵,不能只测量身高、体重。测量心灵的成长才能让你感觉到今天的我和过去不一样,所以孔子从三十以后,每隔十年都不一样,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他为什么那么特别?因为他一辈子都在学习,都在“学不厌而教不倦”。
 

 

http://s6/mw690/001qvEXsty6IoicSIQZ55&690国学导师傅佩荣讲述自己的读书人生" TITLE="耶鲁博士 国学导师傅佩荣讲述自己的读书人生" />

 

 读书与人生四季【傅佩荣】

少年期(3-20岁)的读书目的有三点:摆脱文盲、奠定基础、认识自我。文盲是指不识字的人也指识字但不会思考的人。希纳悲剧家欧里庇得斯说:“凡是无法陈述自己思想的人,都是奴隶。”在识字与思考之外,还有丰富的文化资产由学校教育而代代相传,这是个人社会化的必循途径。至于认识自我的性向与志趣,也是责无旁贷的否则,是谁在生活

青年期(20-40岁)读书是为了谋职安身,讲求实效和自我定位。定位兼指位置与方向,具有动态开展的意义,若青年期仍未能建立人生观,难免面临“四十而大惑”的困境,此时不妨借哲学与心理学书籍作为阅读的参考

中年期(40-60岁)事业已有基础,生活品质成为关心的焦点,以致最需要文学与艺术的滋润、舒缓。从前视为无用的东西,现在却是妙用无穷的宝贝。小说、戏曲、诗词、音乐、美术可以展示生命的不同处境与情调,善加品味,更可以印证个人的心得

年期(60岁以上)以阅读宗教经典、四书五经为宜。身体老化而智慧成熟,若能堪破生死大事,就不受时空限制既可上友古人,又可神游人生各种境界,世俗成败得失便也“相与俱化”,何乐不为

以上是人生四季

春季以肯定生命、启发希望、确定方向为主,因此我读《论语》和《泰戈尔诗集》。孔子的“人生向善论”使我充满乐观奋斗的信心。泰戈尔的诗描写“宇宙”、“孩子天使”、“爱”,亲切温婉,足以解消一切疑虑

夏季酷热,我选择《庄子》与梭罗的《湖滨散记》。庄子的寓言常有醍醐灌顶、恍然开怀、寒意逼人的作用,可以消暑。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度过两年两个月,他笔下的一只公鸡也有帝王般的尊荣,充分显示大自然的奥妙

秋天既有肃杀之气,又有谈谈哀愁。《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语,惊醒了人类自我中心的妄念。房龙的《宽容》则细述西方历史,指出“懒惰、无知、自私自利”是造成不宽容的三大因素,正适合秋日省思

冬季太冷,何不翻阅《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段念通的话,内心真力充塞、圆满具足,道德勇气油然而生。然后,尼采的《查拉图斯特如是说》谈到“精神三变”,以“超人”为目标而冲决网罗,气魄之宏伟足以鼓励吾人自我超越

 

http://s6/mw690/001qvEXsty6IoicSIQZ55&690国学导师傅佩荣讲述自己的读书人生" TITLE="耶鲁博士 国学导师傅佩荣讲述自己的读书人生" />

 

傅佩荣说读书:人生忧患识字始

“泉涸,鱼双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是《庄子》里的名言。傅佩荣教授在成都杜甫草堂的讲课中专门讲到了这句话:泉水干涸了,几条鱼困守在陆地上,我吐一口水给你,你吐一口气给我,大家这样子勉强苟延残喘,这实在是比不上在江湖里面互相忘记了对方啊。什么是江湖?江湖对鱼来说,最自然的吧,有哪一条鱼在水里面的时候觉得水重要,没有!鱼觉得水重要是等离开水之后。我们活在世界上,人本来在道里面,道就是水,人就是鱼,你为什么觉得有种缺乏呢?因为你离开这个道了;你为什么会离开道呢?因为你活在人类所建构的人文的文字、语言的世界里面。

 
 

  傅佩荣教授说:所以古代有一句话,“人生忧患识字始”,从你小时候开始念书,注定了人生有忧患。这听起来同学们就觉得压力很大,那我还需要念书吗?需要。因为念书才能竞争、才能进步,但是你一定要记得,将来要把焦点拉回内在,你如果不能拉回内在的话,书念得越多,离开支撑的生命越远。我们为什么推崇许多作家,像杜甫,杜甫这样的人我们说他悲天悯人,这是情愿把他拉回到内心里面去问自己,如果我是这个情况,我能忍受吗?一个人为什么悲天悯人,当然是把别人当自己来看。如果一个人不管别人死活的话呢,你是你,我是我,我过日子就好了,你怎么样是你的事,你的命,不能怪我。这样就谈不上悲天悯人了,所以看杜甫写诗的时候,多少地方都把这种人与人之间普遍的同情能够“恕道”,如心为恕,将心比心,替别人设想,把这个情操掌握住就是他的思想写出来之后能够感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原因就在这里。这是儒家的思想,也是道家的一种精神啊,不能忘记啊。很多人说儒家是加法,道家是减法,加法、减法其实在生命里面都不可或缺。

  很多人都会问到傅佩荣教授如何读书,读什么书的问题,傅佩荣教授在节目中提到:“我平常建议,三十岁以前学儒家,四十岁以后学道家。为什么到四十岁以后再学呢?因为到四十岁叫做中年,中年的时候发现你一辈子努力奋斗,不见得跟你想的成果是一样的,就发现这个世界不见得有公平正义,善不一定有善报,恶不一定有恶报,这个时候你还要怎么活下去呢?就要用道家的道来看,因为道代表整体。道代表整体,你这一生是一个整体,你对于某一个阶段的成败得失就不要太在意了,道家思想有一个好的效果,让你摆脱情绪的干扰,对于喜怒哀乐呢,可以放在一边,他不是无情啊,但是他的情感不会影响内在的自己的生命。”

  

http://s13/mw690/001qvEXsty6Ip0tk4agfc&690国学导师傅佩荣讲述自己的读书人生" TITLE="耶鲁博士 国学导师傅佩荣讲述自己的读书人生" />

 

傅佩荣:什么是人生?如何理解人生?

理解人生并不是要逃避人生、消解人生或摆脱人生。理解人生必须正视人生。

什么是人生?这个问题大家都感到兴趣。

一首法国童谣说:「当我还是个小女孩时,曾经问我妈妈:将来的我会是什么样子?我会很漂亮吗?我会很有钱吗?妈妈回答说:不管将来怎么样,该来的就来了,我们是看不到未来的。

「该来的就来了」是个亲切而实际的答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世界的奥秘越发显得惑人。年轻的心灵也逐渐体验到人生的深邃面。所谓「不曾终夜痛哭者,不足以语人生。」为何痛哭?为情吗?为爱吗?为理想吗?为国家吗?为民族吗?为人类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这几句诗正是寻求人生意义时所发出的感叹。许多原因可以使人落泪,但是出自感怀人生而落的泪是让人无从安慰起的。

谁能给我们安慰呢?文学家吗?「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恐怕更增哀愁。哲学家吗?「哲学即死亡之练习」、「人是走向死亡的存有者。」宗教家吗?「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然而,理解人生并不是要逃避人生、消解人生或摆脱人生。理解人生必须正视人生。

非洲土人手执长矛趋近一面镜子,看清楚镜内人物之后立即将它击得粉碎。「他想杀我,所以我先杀了他。」人生就像一面镜子,你带着敌意去看它,则满街都是敌人,防不胜防,同时也不堪其苦。你若带着善意去看人生,则人生也能平添几许欢乐的气氛。

然而,人生并不是光靠一厢情愿的主观心态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因为镜子所映照的还有各色各样的人物以及多采多姿的大千世界。人生就像个万花筒,每一次看的结果都不同。人生像一本空白的书,你可以任意写出自己的生命历程。人生像一扇门,每一次打开都会带给你惊异。何只世界充满惊异,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值得惊异的!

宇宙的奥秘广大无边,连牛顿也自承是沙滩上拾贝壳的小孩;人生的奥秘深刻无比,连苏格拉底也自承「无知之外,别无所知」。我们一般人又何尝例外。看来人生确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理解人生的尝试恐怕难免事倍功半。即使如此,我们仍然要说成功人生的责任在于每一个人自己。因为人有选择的能力与权利。每作一次选择,就是给人生添上一笔墨彩,久而久之,轮廓渐渐鲜明:是一幅瑰丽耀目的山河大地?还是一幅清新可喜的小桥流水?甚至是一幅不着边际的写意小品?其中有多少败笔?下一笔该怎么落?

 

http://s13/mw690/001qvEXsty6Ip0tk4agfc&690国学导师傅佩荣讲述自己的读书人生" TITLE="耶鲁博士 国学导师傅佩荣讲述自己的读书人生" />


http://bbs.sdinfo.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404/14/172241nedrexefej4owpex.swf

唐僧也疯狂--flash音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