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陈青春渐冻人马来亚运动神经元坏死爱情 |
一周前,我流着泪写下博文《她让我相信这世界上真有菩萨》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4561d01016vl6.html
下面照片来自齐鲁晚报摄影记者郭建政,我应郭之请为之配文字。
12月11日上午,在等待母亲去给丈夫办理出院手续时,陈青春拔掉“渐冻人”丈夫马来亚呼吸机的管子,又开始了每分钟20次的人工按压。几个志愿者帮着把只有50斤左右的马来亚抱到担架车上,陈青春急忙跨蹲在车上继续按压着。这维持生命、片刻不能停止的按压已经持续了1100多天了。值班的急救中心医生闻听后表情惊讶,不知说什么好。
12月3日,马来亚肺部发炎生命衰竭被紧急送到青州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8天紧急抢救使得病情暂时稳定,也花光了医疗卡上所有的钱,这是导致陈青春下决心出院回家的主要原因。医生也委婉地说这病在医院里没太大意义。半小时后,救护车把这对患难夫妻送回了家,城郊结合部那个正在拆迁的村庄,在这里,陈青春陪伴丈夫继续等待奇迹的出现。
从2009年上半年马来亚查出病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运动神经元坏死,霍金就是这病,这种俗称“渐冻人”的绝症目前全世界都没有救治的办法。而马来亚的病情比霍金严重得多:到2009年底,他已经不能自主呼吸,只能靠外力按压维持生命。按压必须以每分钟20次左右的频率,快不得、慢不得,轻不得、重不得,24小时一刻不能停,只要按压停下超过半分钟,马来亚就会缺氧死亡。
30多岁、大学学历、面貌姣好的陈青春,坚守结婚时“不离不弃”爱的承诺,辞掉了原本不错的工作,把自己的全部生活固定在2平米的一张旧床上,几乎与外界隔绝,每天至少18个小时,以不变的半跪坐的姿势,一停不停地重复着一个单调的按压动作。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下来,她胳膊、腿都变形、身体极度疲惫,但她一直坚守。
最先报道此事的媒体人施晓亮在初次得听说此事时第一反应是“假的”:“停止按压超过半分钟就死人?那她不睡觉、不休息吗?”但真实采访后,所有记者和到访者都在震惊中感动——这一切都是真的,陈青春每天都这样一停不停地按压,她每天只能睡4小时左右,同住一村的母亲和姐姐、姐夫等每天晚上都会轮流抽空来替她压一会,就是这4个小时里她也睡不踏实,隔大半小时就会醒来,查看一下丈夫的善、一起给他翻翻身。
有人感慨“光阴似箭、岁月如梭”,陈青春却在数着秒慢慢慢慢地熬过这一千多个日夜:每隔几分钟就要用手动负压吸痰器吸净丈夫喉咙里的痰液;每半小时要翻一次身,以防出现褥疮;不定时地解大小便、喂水、进食——进食极麻烦,必须用电动食品料理机将水果、食物打成流质的糊,再慢慢地喂给已经基本丧失进食功能的丈夫;难以想象这些事情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关键点在于做这些事时还不能停止按压。
从医院回到家里,她没有使用好心人捐赠的那台呼吸机。她怕插管会引起丈夫呼吸道炎症,而家里没有医院的急救治疗条件;关键是“插着管他不舒服,我也没法和他交流”;此前有好心人专门给她制作了一台电动按压机,她尽量不用,因为她觉得“机器肯定没有我的手压得舒服”。
3年来,这间家徒四壁的租屋来过太多的人,感动、眼泪、这样那样的慰问、或多或少的实物或现金;有不少好心的志愿者周末会来帮忙打扫一下卫生做做饭,想替她按摩一会她还不太放心;有老板说要出资帮助找个保姆但至今无人愿来。这是一场与死神竞争的马拉松长跑,谁也不知道终点在哪里,除了她,谁也不会陪着跑太长的一段。绝大部分时间,是她一个人在坚守。她说不出“不离不弃”这样的话,她只认一个理——“一刻不能停”
有人赞颂她伟大,有人叹服她执著,有人怜悯她辛苦,也有人在惋惜她“不值”。
她觉得值:丈夫活着,这就是个家,孩子一放学,进门就能看到爸爸。
这个家徒四壁的家里,刚上小学的女儿没有外人想象中的苦逼和内向。放学后,小家伙常常用小屁股替妈妈压一会。一边压一边跟爸妈聊天,有说有笑,一脸灿烂。
(陈青春一家马上面临“弹尽粮绝”的境地,急需救助。救助卡号:建设银行青州支行6227 0022 0131
4269 486 陈青春
马来亚住院的8天里,陈青春的母亲一直帮女儿在医院里伺候。其实她一开始很反对女儿嫁给远在广西工作的这个东北籍女婿。但女儿非他不嫁,苦等6年,有情人终成眷属,马来亚患病后,这位丈母娘默默地与女儿一起分担起照顾病人的责任,每天夜里去替女儿按压4个小时,从无怨言。
即将出院,陈青春站在丈夫的病床前,对于“拔不拔呼吸机插管”很是矛盾。医生力劝她不要拔,因为一旦拔掉,再插就困难了。但她还是杨拔掉,以后还是用手按压。她总担心插管引发呼吸道炎症危及丈夫生命,同时也是考虑到插着管子,丈夫极不舒服,也妨碍丈夫和她交流。
在陈青春的坚持下,护士撤掉了呼吸机,拔掉了消炎药吊瓶的针头。
陈青春马上为丈夫实施人工按压。每分钟20次。主治医生在一旁说:这也不是个办法啊。陈青春淡淡地说:“我这样压了3年多了”,医生闻听,满脸惊讶。
按压间隙,陈青春和一名志愿者一起用吸痰器吸走丈夫喉咙里的痰。这名志愿者刚上完夜班,就来医院值守,也是满脸疲惫。
母亲去办出院手续了。陈青春一边按压,一边与丈夫轻声交谈。丈夫没插管前,可以用一种只有她能听懂的话与她交流。
现在呼吸机撤掉了,但插管还在,丈夫不能说话,陈青春就腾出一支手来,抚摸着丈夫的手,轻声呢喃,宽慰着因为插管极度痛苦的马来亚。医生说:“插管的痛苦一般人难以忍受,如果他有力气,早就自己拔掉了。”在妻子的安抚下,马来亚神态安祥。
马来亚瘦得只剩下50多斤了,我和几个一直陪护在病房里的志愿者把他从病床抬到担架床上。抬的时候需要中断按压,护士就用按压气球来维持他的呼吸。(穿红衣者是我)
从病房到室外救护车前,短短的几分钟,陈青春以骑马蹲裆式跨在担架床上为丈夫按压着。细心的他为丈夫盖好被子、脑门上盖上一块毛巾御寒,却不顾自己只穿了一件薄薄的羊毛衫。我赶紧把她的薄棉衣给她拿来穿上。当天室外温度零度左右。
半小时,救护车到“家”了。几年来,他们已经换了几个租住地了。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个村庄都被夷为平地,她现在租住的这个“家”马上就要拆了,而朋友们帮着新租的旧房子既未吊顶也未铺瓷砖,还挺潮湿。这一片拆得只剩下她家了,她顾不了那么多,能撑一天算一天吧。
又回到家了。生活对于这对患难夫妻来说,就是一分钟20次这样慢慢地熬。墙上的大照片是幸福的三口之家,这是2009年刚查出病时,陈青春提出来去补拍的,她那时就知道,这样的日子,很快就只能存在于照片上了。
我为马来亚按摩一下下肢。兄弟已经瘦得皮包骨头,屁股还算温热,但下肢明显发凉。我能感觉到他的生命正一点点消耗
其实,陈青春比我们任何一个外人都明白这一点。她能坚持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不放弃并且还要一直坚持下去,一定是心中期盼着生命奇迹的出现。那就让我们一起祈祷、见证,大爱是如何创造奇迹的。其实,她早已用行动创造了奇迹,用行动展示了大爱。至少,她让我这个无神论者,坚信这世界上真有菩萨。
(还有很多图片,奈何手机3G上网网速太慢。先到这里吧。有必要再重复一下陈青春的救助帐号,谢谢所有浏览和转帖的好人:建设银行青州支行6227
0022 0131 4269 486
陈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