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2012-10-22 16:23:00)
标签:

厄萨

澜沧

拉祜族

宋体

牡帕密帕

分类: 走进56个民族家庭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2011年10月22日,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当地的拉祜族姑娘小伙在表演民族歌舞。他们是普通的拉祜族农家子弟,没受过任何专业训练,从小受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耳濡目染无师自通。他们不仅擅长传统歌舞,而且创编的几十首歌曲,都在当地传唱成为了新民歌。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去年10月20日下午,我们被堵在从沧源佤族自治县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半路上。此地的山体结构颇为松散,新修的公路,路面不错,但常遇到塌方。在被堵的2个小时里,女儿不心急不躁,把泥猴一样的房车擦得露出了本色。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结构松散极易滑坡的关键路段,会用这样的钢筋水泥格子护坡。但这样高成本的措施,毕竟不能覆盖全路段。因此,塌方、滑坡以及由此引起的堵路是经常的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半拉山体都滑坡了。好不容易清理出一条便道,偶尔还有碎石落下。赶紧通过。有些提心吊胆。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山体滑坡、塌方,把新修不久的公路也塌断了。恰逢大雾,能见度极差。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站在断崖旁,对自己十年来总是一路幸运感觉心虚。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见到10年前采访过的拉祜族文化老人胡开贵老人。他看到十年前我采访的稿子,一起回忆当年的情景,感触颇多。他说这十年,澜沧的变化太大了,拉祜族人的生活变化真是天地之别。但我注意到,胡老说的拉祜族最大的变化,是山寨的村民大都骑上了摩托车,交通不再“基本靠走”。而当年是全国贫困县的澜沧,虽然人均收入比当年有所提高,但随着国家贫困线标准的提高,现在依然还未脱贫。
左一为十年前陪同我采访的谭春老弟。当年的宣传干事,现在是新闻科长。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澜沧县新建的开放式公园。雕塑全都是民族文化内容的。除了拉祜族,还有澜沧当地生活的其他几个民族。如
佤、哈尼、彝、傣、布朗、回等,汉族在这里才是“少数”,仅占25%。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拉祜族最隆重的节日“葫芦节”。(谭春 摄影)

拉祜族最重要的图腾就是葫芦,创世纪传说中,拉祜族是从葫芦里诞生的。在澜沧拉祜族中流传的长篇诗体创世神话《牡帕密帕》("牡帕密帕"是拉祜语译音,意为"开天辟地")中,相传很久以前,宇宙没有任何东西,是"厄萨"创造了地球,创造了宇宙间的自然环境,但没有人类,厄萨觉得寂寞,于是种下葫芦。葫芦成熟后,麂子踩断了葫芦藤,把葫芦踢到河里,是螃蟹、鲤鱼、乌龟接力驼着葫芦运送到安全之处,小米雀和老鼠共同啄开葫芦,走出来一男一女,男的叫"扎笛",女的叫"娜笛",扎笛是葫芦的儿子,娜笛是葫芦的女儿。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麂子踩断了葫芦藤,把葫芦踢到河了。因此,拉祜族视麂子为仇敌,见一头杀一头。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螃蟹见状,急忙驼起葫芦,游向岸边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鲤鱼见螃蟹筋疲力尽,急忙接过葫芦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乌龟接过最后一棒,将葫芦驼到岸上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小米雀听到葫芦里有响动,急忙上前用力啄。无奈身小力微,葫芦纹丝未到。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最后还是小老鼠咬开了葫芦,拉祜族的一对祖先从此诞生

    扎笛娜笛长大后,厄萨叫他们俩结婚,但他俩认为他们同是葫芦里走出来的兄妹,不能结婚。厄萨通过滚石磨、滚筛子、簸箕等办法让他们结婚,但都没有达到目的。

最后,厄萨寻来灵药,使扎笛、娜笛热恋起来,重新相伴在一起,兄妹终于结为夫妻。经过十月怀胎,娜笛生下了十三对孩子。扎笛夫妇养不了,厄萨又叫来狗、猪、牛、虎等十二种动物帮助娜笛喂养孩子。孩子长大后,便以12种动物命名。

自扎笛、娜笛开始,人类便繁衍起来了。


  葫芦是拉祜族的吉样物和生活伴侣。拉祜族用葫芦装水酒,装火药、储藏谷种,做芦笙。葫芦有许多优点,装水清凉,装酒不变味;装谷种装火药不易受潮。拉祜人出门总离不开葫芦,尤其是男人,身上至少要带三个葫芦,一个装水或酒、一个装火药、一个就是葫芦笙。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葫芦节期间,澜沧等地举行隆重的物资交流会,开展葫芦文化节活动,举行盛大的群众性芦笙舞比赛。“阿朋阿隆尼”葫芦节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的。1991年11月6日在澜沧召开的“拉祜族史研讨会”上,澜沧县政府、县人大常委会经征求各地参会拉祜族群众的意见,决定把传说中拉祜族祖先诞生的日子法定为全县拉祜族的节日,即将每年农历十月十五定为葫芦节。节日来临时,人们供葫芦、跳葫芦笙舞、跳摆舞、唱葫芦史诗、玩葫芦游戏等活动,都是源于葫芦信仰而产生的。自1992年以来,每年农历十月十五至十七举行三天庆祝活动。在《拉祜族民间文学集》中,收录有拉祜族人从葫芦里出来的民间传说《拉祜族的来历》、故事:《葫芦的故事》等,史诗《牡帕密帕》中的“种葫芦”就说到,拉祜族的祖先扎倮和娜倮,是在小米雀和老鼠的啄咬下,从葫芦里出来的,说明了葫芦和拉祜人的密切关系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拉祜族非常重视民族文化的代代相传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黄口小儿也能歌善舞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这不是演出,而是村村寨寨都能随处看到的风景。歌舞,这是拉祜族生活的一部分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拉祜族种茶的历史悠久。这里是普洱茶的发祥地,景迈山是普洱茶四大名山之一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拉祜姑娘采茶忙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10年前拍的拉祜族聚居的景迈大寨。、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2011年10月22日重回景迈大寨。保持得相当好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景迈大寨沿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传统的生活,在我们看来可能有些清贫。但乐在其中的村民看我们这些远来的游客是不是些“城市病人”呢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景迈大寨家家户户以茶为业。景迈古树茶享誉中外茶界。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茶的制作全都靠人工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著名影星童蕾为澜沧景迈茶代言

 

去年今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葫芦娃”
与大多数茶产地不一样的是,景迈山的茶,大多是采自于这些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茶树。据说景迈山的古茶树多达几千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