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夜宿沱沱河,翻越唐古拉

标签:
杂谈 |
2011年9月6日,唐古拉山口,海拔5千多米。俗话说:“唐古拉,伸手把天抓。”拍这张照片时15岁的莹莹强打精神,因为这里含氧量不到山东的一半,原地不动,就相当于背着一袋子面上楼。此后在西藏的十几天内,她的心跳没低下每分钟130次,人是相当的疲惫。此前的晚上,她夜宿唐古拉山镇的沱沱河第一桥畔的小旅馆内,一夜未眠。这样的经历,对这么大的孩子来说有些难以承受,但肯定会成为她成长中的宝贵财富。
唐古拉山上的藏民。个子都比我女儿矮。这里不是生命的禁区吗?他们怎么在这里生活着?
唐古拉山口的一套藏式民居。这么高的家,不知道他们的氧气够不够喘的?
唐古拉山上的货车,尽管已经不再爬坡了,但因为缺氧燃烧不充分,还是一个个象烧着劈柴一样冒着浓浓的黑烟
早上离开沱沱河大桥畔的旅社准备上路前,去拜访了正在河边修建沱沱河水文保护站的杨欣大哥。
19年来,杨欣20多次进入长江源区,从一个长江源的探险者、摄影者,最后成为长江源的保护者。杨欣在2000年获得第四届“地球奖”,2002年获第二届”母亲河奖”,2003年获“盖蒂奖”,2004年获“中国首届野生资源保护奖”。同时,杨欣领导的绿色江河获得2001年福特汽车环保奖自然保护类一等奖、2004年福特汽车环保奖自然保护类三等奖,2004年获团中央颁发的“鄂尔多斯环保志愿服务与生态建设奖”惟一的大奖,2005年获“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案例大赛优秀案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