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在柯尔克孜族听史诗传唱《玛纳斯》、看猎人驯鹰

标签:
玛纳斯柯尔克孜族居素甫·玛玛依 |
小记者施哲莹与柯尔克孜族世界文化名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甫·玛玛依老人。10年前我采访老人时,他已经77岁高龄.现在再次见到他,仿佛还是10年前的样子。
柯尔克孜族老人、居素甫大师对我们重访56个民族的行程颇感兴趣。
说起柯尔克孜族,就不得不说《玛纳斯》。在世界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中,史诗是用诗的语言记载民族历史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学形式,是民族文化最精华的部分。由于史诗多以口头形式流传于民间,因此能够留存于世的极少。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有四大史诗传世,它们分别是藏族的《格萨尔王》,蒙古族的《江格尔》,赫哲族的《依玛堪》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而在这四大英雄史诗中,<<玛纳斯>>最为完整、系统。千百年来,没有文字,没有曲谱,完全靠口头传承,柯尔克孜人把《玛纳斯》传唱了下来。一代又一代,穿越帕米尔高原的白云和草场,《玛纳斯》史诗从公元九世纪传唱到了今天。
如果说《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瑰宝,那么居素甫·玛玛依老人也必是柯尔克孜族人的瑰宝。因为现在出版发行的八部共计23万余行的《玛纳斯》,正是根据老人的唱本整理出来的。在这位被称为当代“活着的荷马”居素普玛玛依老人出现之前的一千年里,从未发现有人完整演唱《玛纳斯》的记载。
23万行啊,相当于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的14倍!
柯尔克孜人把以专门演唱<<玛纳斯>>为职业的民间艺人尊称为“玛纳斯奇”,“玛纳斯奇”是《玛纳斯》史诗的传承者、创作者和传播者,在柯尔克孜民族中间享有崇高的威望。根据个人的才能和水平,民间将“玛纳斯奇”分为三个等级:“琼玛纳斯奇”(大玛纳斯奇)、“科奇克玛纳斯奇”(小玛纳斯奇)、“乌依然奇克玛纳斯奇”(学徒玛纳斯奇)。现在,像居素甫这样能一口气唱完全本史诗的“琼玛纳斯奇”是绝无仅有了,但能够演唱1000行以上、甚至二三部史诗的“科奇克玛纳斯奇”“乌依然奇克玛纳斯奇”大有人在。
居素甫家中现有40多名成员,四代同堂,他们绝大多数都会演唱数百行乃至上万行<<玛纳斯>>,有的已经达到“科奇克玛纳斯奇”的水平,我们去的那天,他的两个重孙,一个10岁,一个5岁,都能张口演唱几十行《玛纳斯》,不仅唱词准确而且动作有模有样。
老人还先后收了十个大徒弟,三十个小徒弟,现在都学有所成,成为传承玛纳斯的中间力量。这是一部分徒弟在传唱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崇尚鹰,阿合奇至今民间还有很多驯鹰的人,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因此被称为“世界驯鹰之乡”。
我们去到一家驯鹰老人家里,请他为我们展示如何驯鹰。这是架鹰,手臂上要戴上厚牛皮做的护具,让鹰站在上面。鹰眼用皮罩罩着,以防被它啄了眼睛。
驯鹰必须用几个月的小鹰,再大了就驯不熟了。这个小鹰三个月大,已经是很令人生畏了
驯鹰需要比较宽敞的地方。驯鹰老人带着自己的小孙子到村头一条林荫覆盖的长街上,准备驯鹰
这只鹰,抓回来时已经一岁多了,不吃不喝。后来电话询问,已经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