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喀什了

标签:
杂谈 |
八点醒来,拉开窗帘,已经是天光大亮。
喀什与内地有2小时40分钟的时差,现在相当于山东的五点半不到,有点早哦。
我们住在喀什电视台的对面,我住的房间正好可以看到电视台的办公楼和院子,以及院前的马路。此时还没有太多人,马路上停着几辆警用摩托车,闪着警灯;电视台大院里有四辆警车,大约四五十名武警正在操炼,地上整齐地摆着盾牌钢盔等。气氛还是与内地不太一样。
昨天到达时,省援疆办陪我们吃饭的小王告诉我们,“今天上午和田地区下面一个县又刚出了命案,150人中毒,11人已经死亡。更多的细节没有透露,调查中。”这足以让年轻队员有些紧张,晚上入住后都没出门,“白天不离团,晚上不出门”,这是内地人来喀什的军规?我不以为然,现在喀什各大宾馆包括青年旅社都很满,人们从各地赶来,就是为了躲在房间里?
我上次来喀什时,正是911之后,气氛似乎比现在还紧张,各种传言神乎其神,维汉关系似乎紧张得不行。我的体会是,南疆这边的维吾尔族人最纯朴、最热情,没什么好担心的。哪里的老百姓都淳朴,你甚至不用付出什么成本,只要一个善意的笑容就足矣。北京青年报的张力大哥也曾经说过,他只身来到新疆,行走在民间,尽管语言不通,但与维族朋友沟通得很好,坐上维族朋友的马车驴车,随便出入任何一个村庄、进到任何一家里,都受到热情的接待;而前段时间司马南来喀什,一个人乘坐维吾尔小伙的摩的,到喀什冰山上,到喀什的小街小巷子维族的老民居里,到处都是友好的目光,感觉很好。
我有时也在想,现在全民对维吾尔族的态度,可能不太正常。进喀什市区时,看到一块诺大的宣传牌“汉族离不开维族,维族也离不开汉族,其他少数民族也都相互离不开”,几年前王乐泉大叔和我吃饭时说过这句话,当时就觉得,有必要专门把维族提出来吗?他们不就是少数民族中的一员吗?这份过分重视和过分的客气,是不是本身就很见外,要强调什么呢?前几年比如奥运前,维族人甚至新疆人出疆,在各地城市中都格外受到“关照”,很多旅馆都客气地说客满了,这会让维族兄弟们有什么感觉呢?这种处处被“距离”和“太客套”的关系,好吗?
好像听说过有个人大代表提了一个案,以后身份证上不要注明民族,都是中国人不就得了。对于民族,即不要太照顾,又不要太客气,也不要太“距离”。生活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上,都是一国同胞,一个标准,一个待遇不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