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西葬礼上的哀歌

(2007-08-09 14:15:48)
标签:

旅行/见闻

施晓亮

56个民族

纳西族

丽江

肖汝莲

葬礼

分类: 走进56个民族家庭
纳西葬礼上的哀歌
 
到达和文光家后不久,老和告诉我们,晚上他妈妈要被人请到葬礼上唱哀歌。这是纳西族的传统,在塔城乡最为流行,这样的场面丽江城里是见不到的。只是因为死者的女婿是丽江的老县长,也是塔城人,才来请和文光的母亲唱。由于歌的调子非常悲凉,除了在葬礼上,他们平时是不唱的,即使唱也不会让人拍照。所以很多媒体和采风的人都没有机会听到。我们可能是第一次真正拍到纳西族葬礼,并接触到纳西族哀歌的新闻媒体。
我们于是让老和同死者的家属联系,晚上过去采访,老县长现在是丽江地区的民委主任,很理解民族文化工作,很痛快地答应了。
现在,丽江县城只有和妈妈一个人会唱这种哀歌。和妈妈是纳西族有名的民间歌手,曾经连续三天三夜同人对唱。和妈妈都是即兴演唱,看到什么唱什么,插秧的时候唱《插秧调》,她舂米、织布、做饭也会编出不同的歌子来唱。老人一辈子生活条件都很艰苦,所唱的歌欢快的调子不多。老和他们六兄弟就是在妈妈哀婉的歌声里成长起来。
晚上六点半天还不黑,和妈妈与她的四儿子和文亮被人家接走去吃晚饭了。老和说,按照传统,这个葬礼一般是边唱边跳一个通宵。他妈妈现在已经71岁了,不知能不能坚持下来。晚上,如果对方能请到同他妈妈对唱的人,那么可能场面会精彩一些。这样的人在他的老家塔城还有,在丽江他妈妈恐怕很难找到对手。
丽江比山东偏西两个时区,所以到晚上七点半左右才黑天。葬礼仪式的就在天黑后开始。

 

纳西葬礼上的哀歌

纳西族的生死观与我们有很大区别。葬礼上的母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悲痛欲绝。

纳西葬礼上的哀歌

老妈妈在葬礼上唱了一夜赞歌,精神依然。
 
我们赶到死者家的时候,已经跪满了一院子的人,由两个人在台阶上领颂经文,下边跪着一群人随声附和。在北边堂屋的正门口,死者的骨灰盒覆盖着红绸,放在一张大的方桌上,前边点着数只明晃晃的蜡烛,下边出来屋门,是一张矮些的桌子,放着一个圆盆,里边几捆粗粗的香把冒着火和浓烟。颂经的人一手摇着铃,一手翻着矮桌上的经书。整个院子里香火通明,经声缭绕,仪式已经开始。
 
首先进行的是仪式的第一部分,诵经。所诵的经文是佛经里的六字真言,领诵的是纳西族掌管祭祀的神职人员,叫做东巴。这一句经文必须在东巴的带领下诵完108遍,以超度亡灵。
阶下的是死者的亲属,分别缠着白色和红色的头巾。缠红色头巾的一般是孙辈或重孙。在一片白花花的人群中,几个不时晃动的带红头巾的小孩非常醒目。死者是儿孙满堂的福寿之人,这个葬礼应是喜丧。通过这种仪式,纳西人的悲痛似乎得到了缓解,此刻死亡也许只是一个人生必然要经历的环节。
诵完了108句佛经后,两个东巴老人站了起来,人群散开,天井中留下死者的三个儿子。老人开始对着他们朗诵东巴经文,他们搭着肩也跟着一块朗诵经文,并且有节奏地进退着。这是葬礼的第二个部分,通过直系亲属的声音,把死去的人重新唤醒,好参加后边举行的仪式。
当人们散开,并开始往院子里堆积木柴的时候,我们的相机已经嗅到了真正精彩的部分就要开始了。篝火很快就燃烧了起来,人们拉着手在篝火旁围成一圈。和妈妈率领着女宾们,和文光与和文亮在男宾一边。哀歌主要是对死去的人进行赞美,同时也表达人们的哀痛之情。
和妈妈用古老的纳西语开始唱了起来,女宾们随声附和,虽然听不懂,但是高亢悲凉的声音一下让我的心感觉一麻,像猛然遭受了电击。篝火熊熊燃烧着,烟雾在院子里歌舞的人们之间迷漫、升腾。和妈妈唱完,男宾们的歌声响了起来,苍凉和悲痛的从歌声飞到了人们脸上,化做泪水在篝火忽闪的影中流淌。人们一边唱着,一边手挽着手围着篝火有节奏地转着、舞着。在这群沉重的歌舞的人群之间,我们和手中的相机时时显示出一种外来的猎奇心态,游离于所有在场的纳西人和这个夜晚的主题。
我们都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主动撤离。
第二天,和老四告诉我们说,昨晚他们跳了一个通宵,一直到第一遍鸡叫,最后请死者起来,洗脸,喝茶,看路,送行。(于德清)
纳西葬礼上的哀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