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西歌舞之家

(2007-08-09 13:41:10)
标签:

旅行/见闻

施晓亮

56个民族

纳西族

丽江

分类: 走进56个民族家庭

纳西歌舞之家

纳西歌舞之家。左起:大哥和文光,大嫂和国芳,女儿达坡玛吉(和秋香),二哥,妈妈肖汝莲。

 

听取律师和出版社编辑建议,为保护未来出版物版权,仅发表文章中的部分内容。更多内容,请关注施晓亮即将出版的书作。

 

“对纳西文化最有发言权的人”
 

与大哥和文光聊天,谈到纳西文化,我们的话题自然从纳西古乐开始。一群被称作“活化石”会弹唱古乐的纳西老人,被媒体炒作得炙手可热。一谈到丽江,谈到纳西族文化,纳西古乐似乎已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我不否认纳西古乐的价值,丽江今天的知名度,有纳西古乐的巨大功绩。但是,很少有人想过,纳西古乐虽冠名纳西,但它不是纳西族的文化,它是中原传入的文化。什么是纳西文化,我正在从事的事业,挖掘整理的对象,纳西民歌,纳西勒巴舞,才是真正的纳西文化。”
 

“现在对纳西文化的宣传,似乎只有纳西古乐和东巴文,其实,纳西族民间音乐、舞蹈以及民间传说等文化形式,更具社会学意义和美学价值。” 

 

和文光直言“我是纳西文化最有发言权的人”。他的家乡是丽江塔城乡,那里是纳西族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有纳西歌舞之乡的美称,生于斯长于斯的他无疑深受这种文化氛围的浸染,意识到民族文化的宝贵价值。近十年来,他一直在从事着纳西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

他的烦恼也离不开纳西民族文化。十年来,他为创作、挖掘、整理纳西民族歌舞艺术几乎竭尽了全部财力,在他创作的歌曲被广为传唱、挖掘整理的勒巴舞被政府大力推广的同时,他却几乎得不到任何回报。一位慕名前来拜访他这位大艺术家的香港文化商人在看到他与妻女挤在歌舞团的两间旧房子的窘迫场景时,忍不住流泪。

这些他还能忍受。有些是他所接受不了的。为更好地推广纳西民族文化,今年上半年他筹办了“纳西歌舞之家”,但财力所限,他只能选择这个离丽江古城较远的地方,而古城内到处充斥着酒巴、假古董、壮阳药等与纳西文化无关的东西。他说:“离开了纳西文化,丽江古城就只剩下老房子了。”
 

可是,他的声音太微弱了。

儿子原来崇拜刘德华,现在崇拜他老爸
 

相对于烦恼,和文光的快乐还是多一些。十多年来,他传授的学生多达数百名,很多人如今在文化领域颇有建树。

他的妻子和国芳也是生长在塔城乡的歌舞天才,会唱很多民间歌曲,她给了他很多创作灵感。

最让他欣慰的是一对儿女。“儿子和秋实就是唱着我写的歌考上昆明艺术学校,又唱着我写的歌以第二名的成绩进入中央民族大学。原来他特别崇拜刘德华,会唱好多流行歌曲;现在他说最崇拜的是他老爸。他明白了,只有民族的,才是最有价值的。”女儿秋香从小就让爸爸很欣慰,她乐感好,好学上进,现在是丽江职业中专的舞蹈教师,在歌舞编导方面很有天赋,丽江很多有影响的歌舞都是她创编的,目前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纳西音乐史诗《白沙细月》改编成音乐舞剧。为实现这一宏大目标,现在她正准备到北京舞蹈学院进修。

和文光还告诉我们,他和五个兄弟是同母异父。五个兄弟都很敬重他,对他的事业也十分支持。五个兄弟中,不乏歌舞人才,这自然是从小受到能歌善舞的母亲的影响。在他最近刚出版的一盘VCD《丽江的歌》中,很多镜头就是出自他的家乡,演员多是他的兄弟妻女,演唱者除了他的学生,主唱者是他儿子秋实。

纳西歌舞之家    纳西歌舞之家与我的大吉普合影。

 

最迫切的愿望是把母亲的歌声记录下来

 

 在我们采访的几天中,和文光谈得最多的是他71岁的老母亲。几天来,我们的耳畔时时飘荡着奶奶的歌声,我怀疑奶奶就是为了唱歌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她一时不唱就会难受,无论做什么她都能用歌声抒发情感,大部分歌词是即兴发挥编撰,织布唱织布的歌,舂米唱舂米的歌,做饭唱做饭的歌,手中什么也没得做了,她又会唱起那些过去在田间河畔唱的老调陈曲《栽秧调》、《江边调》。

和文光说:“我老婆会唱的歌还不及妈妈的百分之一。我妈妈唱的纳西民歌多得数不清,绝大多数歌子只有她一个会唱,她真是比大熊猫还要宝贵——大熊猫毕竟还有上千只,而我妈妈只有一个。我现在最迫切的愿望是尽快把妈妈的歌整理录制下来,毕竟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嗓子一坏,后悔都来不及。可是,我现在财力所限,只能干着急啊!”
纳西歌舞之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