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主人公有好几个分明就是傻逼

(2018-12-17 13:21:24)
标签:

中国二十四孝故事

好些是愚弄人的故事

正面教育不等于愚弄

如果你喜欢读中国的成语或传统故事,你会发现中国人特他妈的傻逼:
拿成语来说吧:“刻舟求剑”主人翁肯定是傻逼;“削足适履”这主人翁也肯定是傻逼;“买椟还珠”这主人翁智力不管用;“南辕北撤”这主人翁也是个弱智……如果仔细读,这等傻逼在中国成语中比比皆是,真是傻到了家。
再看看被后人广为宣扬的“二十四孝”故事中的某些故事,怎么读都给人一种傻乎乎的感觉,有几个主人翁傻得特别的厉害: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 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你看,不好好动脑区凿开冰面钓鱼(其实很好钓的),偏偏要用身体去融化冰面,真他妈哈尔一个。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 ,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看看,不动脑筋去找驱蚊草来熏跑蚊子,却拿自己的身体来喂蚊子,你倒是赚得了一世名声,可父母不爱儿子的脸往哪儿搁?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 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毫无人性,母亲是亲,儿女就不是亲了。如果母亲知道你为了她而舍弃了孙子,母亲不被活活气死才怪。正确的做法是辛苦再辛苦,既要孝敬老的也要爱抚小的,这才是大孝!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粪便的味道倒是品尝了,令人感动,神也求了,但父亲却还是死了,“忧心”顶个铲铲用,你倒是卖房抓药啊?
当下我们教育学生,常见都会引用二十四孝故事来教育、感化,应该说这是恰当的,但二十四孝中的那些个傻傻的故事是不是给人一种想笑的感觉,真能给学生真的感化和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