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卫反越战纪录片《兄弟连—生死情》让你看透战争的本质
(2015-12-29 08:51:18)现今的中国,好的文学作品,好的影视剧非常的少,而且虚构的成分实在太难于让人接受,于是,我渐渐地喜欢上了纪录片。
昨天,看了一部根据战地记者李玉谦留下的关于自卫反击越军的影像资料而拍摄成的五集纪录片《兄弟连——生死情》,看后大呼过瘾。
和以往的反映中国当代战争的纪录片相比,此片很少顾及政治背景,说真话,道实情,爱憎分明,道出了人性本质,道出了战争的残忍,道出了人们害怕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心理,也揭露了在人死面前,人性的脆弱和无助。
纪录片中的几个关键地方,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
双大功7连战士们在战场上看见越南女兵,舍不得开枪打人,觉得人都是肉长的,一枪过去,人家的家庭会多么的痛苦。这句话真的感动了我好一阵。但接下来的几天,这些柔弱的越南女子却成了炮法精准的女军人,让7连的官兵吃尽了苦头。
写请战书加入突击队(敢死队),连队人人都写请战书。按照以往政治拔高的的说法,就是战士们个个对越南人充满了仇恨,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了满腔的热情,是主动请缨杀敌的,而事实是,你写不写请战书,都有可能被选中当突击队员,写了,还可能不被选中,不写,一者战友们会认为你是怕死鬼,看不起你,二者,你越怕死,上级可能越要让你去死,因而,不写是不可能的。但写了之后,有的人会暗中祈祷上级不要选中自己。其中的一位叫孙卓诗的班长,也写了请战书,但被选中成为突击队员时,他委屈地哭了。这班长是老兵,从农村入伍还是托关系才入的伍,本来行将退伍,可上级突然命令不退伍了,把他送到了老山前线,为此,他是非常想不通的,这下好了,被选成了突击队班长,得率先冲出战壕去接受炮火的洗礼,他能不哭?
52名突击队员进攻968高地的前一晚,很多突击队员是抱团痛哭,感觉吃饭就是在给自己送行,后来,从战场上撤下,回来也是痛哭,并没有成功的喜悦。
从战场上回来的军人,包括前边说到的那位叫孙卓诗的班长,还要战士马军都有机会继续留在部队,战士马军甚至有机会上军校深造,可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转业,说他们聪明地回避了危险不错,说他们害怕战争恐怕也没有什么错,这也是最基本的人性使然,无可厚非,没有必要给他们戴上政治。
其中有位战士叫高俊中,此人从战场上回来了,却从此不再愿意提起自己为什么久久没有从战场上撤下的原因?对战友不说,对妻子不说,对儿子也不说,即便说了一些也每次说法不尽相同,特别是他没能说清和自己一同撤退过程中牺牲的一个战友的死因。另外,此战士多年后,还要找心理医生给自己疏导,这是为什么?他心中究竟有什么秘密还没有说呢?其实,从纪录片中可以看出,此人内心已经非常痛苦了,我们没有必要再去分析些什么了,毕竟,再战场上,什么样的事情都是可能发生的,什么事情发生了,其实从一定角度来说,都是可以谅解的!
战争到底有多残酷?纪录片中有一句大意如此的话,对于敢后退的战士,人人都有权利开枪正法!写到此,对于没有参加过战争的人该会明白为什么战场上都是“勇往直前”的军队了吧,因为,前进可能死,但后退却必定死,你选前进还是后退?
战争是残酷的,在生死面前,一念之差,可能就是英雄和狗熊之间的差别。突击队长孙兆群在纪录片中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今天我们讲的是主题思想,不讲战场上那些……”,言外之意,战场上那些丑恶的事情还多着呢,究竟有多少呢?恐怕只有参加过战争的人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