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苯教 凤凰卫视《西藏的西藏》记录
(2014-11-20 18:09:42)
标签:
佛学 |
分类: 书吧 |
2012年凤凰卫视制作播放的记录片,《西藏的西藏》共分五集,分别是《神秘文明的遗痕》、《探寻象雄文明源头》、《神秘绚烂的西藏之花》、《象雄文明失落之谜》、《苯教今生》。这是一部关于苯教的纪录片,讲述了苯教的兴起、鼎盛、衰落与今时今日之发展状态。诚如推介语所述:尘封在阿里荒原的古老文明,藏传佛教之前的苯教传承。象雄,西藏文明真正的根。难以解读的象雄文字,绵绵若存的神秘修行,朝圣、祭祀、供奉,横亘千年,佛苯之争。让我们一同上路,探知象雄文明的神秘面孔。象雄文明曾在雪域高原盛极一时,而苯教作为象雄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极大地影响了藏地的风俗传统。而今象雄文明在历史的舞台上徐徐落幕,但苯教却在历史长河中浮浮沉沉,流传有序。
这部记录片使用的名字《西藏的西藏》的确容易让人从字面上误解,起初我也认为这是一部介绍西藏风土人情的记录片,看完才发现说的都是苯教。个人理解,有史料记载的西藏一直都是政教合一的,所以介绍西藏历史就不可避免的谈及宗教。这部片子从表面看介绍的都是苯教但其实介绍的却是无从考证的西藏历史,原来吐蕃时期是政教分离的,但宗教从始至终都牵涉着西藏的政治,宗教派别的争斗也就是权利的斗争。片中一位西藏的老者,左手转着转经筒右手拨弄着佛珠,面对镜头微笑着说,我们从出生就信教,从骨子里信,不可能没有信仰。因此片子从宗教说到政治体现西藏历史的演变,追根溯源查询西藏的根。
上大学的时候看过福尔摩斯探案集之类的书,其中有一个疑难案件就涉及宗教及苯教,书里把苯教写的极为神秘,以至于当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认为古老神秘的苯教起源于西方。今天看了这一系列的纪录片才恍然大悟,原来苯教的源头在我们西藏阿里地区。涉及宗教就难免神秘,古老的宗教更是让人神往,这部纪录片为我们解开了苯教的神秘面纱,非常有意义的片子。
记录整理部分内容如下:
七世纪以前的文明遗迹是象雄文明,象雄在古代叫羊同,阿里地区吉隆县的摩崖石刻上记录唐使者于七世纪到达羊同。象雄文明是藏文化发展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象雄王朝曾经辉煌兵强马壮文化发达,国教就是苯教,有自己独特的文字系统既是象雄的玛尔文。阿坝州昌都寺中至今还存有象雄文字的史料。
西藏阿里有30多万平方公里,占西藏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以上。在阿里地区的格尔县境内有象雄王朝的都城,穹窿银城意思是“神鸟的山谷”,在冈底斯山以南75公里处。
《敦煌文献》记载松赞干布出兵攻打象雄,里应外合消灭了象雄。松赞干布先将自己的妹妹嫁给象雄国王,然后其妹妹提供给他信息,说象雄国王什么时间会去那曲的尼玛视察。松赞干布在尼玛派兵暗杀了里弥嘉,占领了象雄王国。
苯教为多神崇拜,信奉万物有灵。象雄全民信教,象雄国王自身也是苯教徒也信奉苯教,古辛为苯教的仪轨,古辛地位还高于国王。每一任国王登基后都需要建立一个小神殿叫赛康,古辛就在赛康。古辛是苯教的高级神职人员,掌握着政治文化大权。
根据苯教的传说,苯教最初起源于一个叫做魏摩隆仁的地方。魏摩隆仁是苯教典籍记载中的宇宙中心,也是苯教徒心中的理想天国。苯教僧人认为魏摩隆仁的地理位置在阿里地区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冈仁波齐峰被各种教徒认为是世界的中心。
古代象雄文明,南传到印度,渗透到婆罗门教里面。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诞生佛教,佛教又传入吐蕃。将印度教和佛教的起源都归入到冈底斯山和象雄文明。冈底斯雪山是古代象雄文明的中心。苯教的诞生时间,苯教徒认为:一万六千(八千)年以前敦巴辛饶诞生后,到达了魏摩隆仁创造了雍仲苯教。学者认为:敦巴辛饶创始的,敦巴辛饶是三千五百年到三千年左右在阿里魏摩隆仁诞生。因此苯教大约诞生于两千到三千年前。
雍仲苯教是苯教的发展的高级形态,创始人叫敦巴辛饶,他将原始苯教系统化、理论化创立了更高层次的雍仲苯教。酥油花、朵玛、跳神舞、打卦、算命均起源于原始苯教。敦巴辛饶创建藏医,由他的大徒弟解布赤协传承到现在。藏医由高原地区的动物、矿物、植物成份组成的。藏医也是象雄文明的结晶,也是苯教文化的主要。风马旗和五彩經幡也是起源于苯教。
古格王朝在阿里的札达县,十一世纪兴起,兴盛了三四百年。古格是佛教文明,崇奉藏传佛教。
现今的苯教寺院主要有阿里的古如江寺,四川的昌都寺、丁青寺,还有印度北部的曼日寺和尼泊尔的炊滕罗布寺。
佛教信奉释迦牟尼,佛教出世间法多。苯教信奉敦巴辛饶,世间法多,如算命、打卦、藏医药、超度等重要仪轨。
现今的藏传佛教有两个传承,一个是印度的佛教传承,另一个就是象雄的苯教传承。
藏传佛教是公元七世纪由松赞干布引进,通过引入印度佛教来抗衡征服苯教。七世纪中叶他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将释迦摩尼8岁和12岁等身佛像带入西藏。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第三十三代王,他缔造了武力强大的吐蕃政权。作为赞普一国之王,赞普的权利受到国师古辛的束缚。因为古辛是全民的精神领袖,其作用和地位仅次于赞普。松赞干布为达到其政治目的,将神权与军权统一,他出兵象雄,在那曲里应外合结束了苯教的辉煌。
通过记录片可以看出,西藏的原始传统苯教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融入藏人的生活和藏传佛教中,苯教在西藏以新的面貌和方式延续。而原汁原味的古老苯教则在印度尼泊尔等地发扬光大。
转载MAYI的相关笔记如下:
纪录片《西藏的西藏》笔记
其实直到最后,还是没闹明白为什么片子要以《西藏的西藏》来命名,说实在话,要理解也不难,只是觉得总可以换一个更好的标题。
整个系列一共有五集,分别为《神秘文明的遗痕》、《探寻象雄文明源头》、《神秘绚烂的西藏之花》、《象雄文明失落之谜》、《象雄之魂——苯教今生》。简单说,这是一部关于苯教的纪录片。纪录片讲述了苯教的兴起、鼎盛、衰落与今时今日之发展状态。
先说说从纪录片中获知的苯教。
苯教卍字符刚好与佛教的(卐)相反,所以从古代壁画上就足以证明初始之时苯教与佛教就分属两种教派。(插:在纪录片中,第二集的9分31秒处,解释到卍四个角象征,却没有说完而切入下一个画面,我想知道中间剪辑片子的时候删去了什么)。在苯教教徒口中,苯教又被称为“雍仲苯教”,嘉绒藏区昌都寺的现任活佛说,苯教好用蓝色,因为蓝色象征着“永恒不变”,这恰好与之后约翰·文森特作的补充一样:“雍仲苯教,雍是never
die,仲是never end(具体忘了),整体而言就是eternal。”
苯教也相信万物有灵。追根溯源,居住在高山上的村民由于无法解释风雨等气象变化,只能去相信山有山神、风有风神、雷有雷神等等。(插:羌族的信仰也属于万物有灵)。
苯教是象雄王朝大力弘扬的教派。当我看到西藏阿里地区象雄王朝遗址(穹窿银城)的时候,尽管它已然失去了曾经的辉煌,但壮阔的气势不减当年,沉重的沧桑感让人想扎进去。象雄王朝下孕育了象雄文明。冈仁波齐地区被人视为魏摩隆仁的降落地。冈底斯雪山与玛旁雍错被视为其圣山圣湖。
活佛修行的地点一般在山洞中,四川嘉绒藏区至今存有一个苯教古悬空寺,寺内还能看到以前的壁画,中央是苯教的佛祖(敦巴辛饶佛祖,相对于佛教中的释迦牟尼佛祖),两侧则为其弟子马诺、伊诺(插:想到羌族这边分成玛支和玛内,是否源头也来自两个不同的弟子呢?)。另外还有一种,如今也几乎是唯一一处可见的修行地,则在碉楼内。
关于藏文,有种说法是,松赞干布事实上只是改良了文字,形成如今的藏文。而被称为被改良的,就是象雄文明的文字(象雄文字,亦称为“马尔文”)。在如今的西藏札达县盆地,可以看到古格王朝遗址。这是属于松赞干布同一时期另一个王朝,然而研究者认为不应当用“古格文明”之类的词语来描述古格王朝的文化,因为实际上它依旧属于“佛教文明”。但象雄文明是不一样的。
关于宗教用词:其实只是语词差异(到底是不是呢?),例如藏传佛教称为“度母”,汉传佛教为“观音菩萨”,苯教中则称为“慈母”。
为何原本兴盛的苯教会被受到打压?
因为松赞干布入藏后,苯教依旧盛行,信徒们对赞普的尊敬度始终不及他们对国师的(属于苯教),也即政教分离。松赞干布感到受到了威胁,试图用别的宗教来取代苯教,所以这个时候他引入了印度的佛教。然而,苯教无法在一时之间就被取代,象雄王朝也依旧存在。
所以第一步,灭了象雄王。方法则是将自己的妹妹塞玛噶献给象雄王来联姻,暗中使塞玛噶调查清楚象雄王一年四季的季节性活动。当确定象雄王在每年夏季的时候会去那曲(且身旁只有一些侍从)之后,松赞干布清楚地知道军队远水救不了近火,故而发起了攻击,一举将象雄王拿下。
第二步,弘佛抑苯。到赤松德赞的时候举办了辩经,让苯教和佛教辩论,最终获得上风的教派将得到弘扬,而另一方则被打压。最终佛教获得了这场辩经的优胜(为什么呢?),苯教的教徒只有三种选择——改变教派,融合苯教进佛教,逃亡。这场法难大大减少了藏区的苯教寺庙数量。这个过程中,还利用苯教中也比较受重视的密宗,赤松德赞请了一位密宗大师,让他向众信徒传示改苯教为佛教。
苯教信徒在逃亡中带了部分经藏出来,藏在山洞中、水中等等,这些均被称为“伏藏”。慢慢逃到青海、四川等地,所以现如今,西藏内的苯教寺庙数量还不及外面的。
记两个寺庙:古如江寺(西藏阿里)、朗依寺。
前一篇:身心灵课程讲座 天玥
后一篇:高罗佩《大唐狄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