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标签:
致命的均衡读后感边际效用理论效用最大化戈森法则消费者剩余杂谈 |
分类: 书吧 |
《致命的均衡》马歇尔.杰文斯
一、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价值取决于不满足程度。由于人们满足的程度越高,对商品的需要程度越低,这种情况使得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一个饥饿的人对食物的需要程度与一个饱食的人对食物的需要程度是不同的,所以,饥饿的人肯定愿意出更高的价钱购买食物,而饱食的人可能只愿意出很低的价钱购买食物。因此,商品的价格取决于人们对这种商品的需要程度。也就是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商品的效用。由于人们满足的程度越高,对商品的需要程度越低,这种情况使得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二、效用最大化原理:消费者将购买价商品的格调节到最低,从而使自己效用最大化。通过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推断出对于高端高价产品来说,不同品牌相同质量产品的价格差异低于低端产品的价格差异。比如你会花很多时间去选购一辆新车,但你不会花同样的时间去选购一只勺子。这样的行为就会致使汽车的价格相对稳定,而勺子的价格则更加随意,如果勺子的价格差异是50%,那汽车的价格差异肯定在50%以下,这种价格差异应该是相反的,勺子的价格变化相比汽车的价格变化要大。这就是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预测的结果。
三、戈森法则(Gossen's Law):第一,同一享乐不断重复,享乐达饱和点时,其带来的享受次第递减;第二,同量的享乐不断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获得的享乐(快感或满足)较大。德国学者戈森(H.H.Gossen,1810-1859)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人物。
四、消费者剩余: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市场现行价格)之间的差额。经济学一般用需求曲线、价格水平线及纵轴围成的面积来表示它的大小。经济学上将商品价值与商品价格的差称为消费者剩余,一般而言,一种商品消费者剩余越大,则市场上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小麦如果产量扩大,尽管全部效用很大,但经济价值(价格)也会降低,这种差额就是消费者所得到的剩余。消费者所得到的东西大于他所交付的代价。
五、现代经济学的基础: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亚当.斯密《国富论》,李嘉图《赋税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