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木兰书院早间导读

(2021-01-08 13:11:48)
标签:

特别关注

木兰书院早间导读

2021/1/810:00

        

读经典美文,做智慧女人——欢迎走进木兰书院!邂逅生命中最美的传奇。全民阅读木兰书院阅读会的家人们:大家早上好!我是今天的导读员伊兰。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共同建设诗意中国。相信声音的力量会陪伴你我一路成长!让我们一起悦听悦读悦生活,为中华文明发声!

 

今天是202118日,农历庚子年十一月廿五,今天我们分享碑林路人的《阅尽长安遍地诗》。

 

碑林路人是大家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一位诗人、作家,可喜的是她和我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我在她的博客上看到了这样的话语——

 

“我总是用一种敬仰的眼光,来凝视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因为我知道她的背后,是一段积淀了千年的历史。

 

我喜欢长安古朴厚重的建筑,青砖碧瓦的城墙,和夜晚挂满了大红灯笼、贴着巨幅对联的城门洞。

 

在微有凉意的夏末,我经常徜徉在城墙的角楼旁,踏着一块块厚实的青砖,看黄昏落日。

 

夕阳西下,当微风渐渐吹过,角楼上古时的战旗在风中猎猎做响的时候,没有喧嚣,没有人流的古迹会缩短时空的距离。让我走在今天的风里,隔着流年,踏过历史,虚拟回到古时浓浓的烟火或繁华中......”

 

今天,我特意和大家分享碑林的这篇《阅尽长安遍地诗》,是因为我从她的文字中读到了一种情怀和大气磅礴的气象。我想起五年前,我曾在《诗意西安》中读过此文,得到了许多的夸赞和鼓励,特别是我的同事王静留言道:“想起20年前初识伊兰,只觉得这是个有才的女子,轻曼婆娑,气质若兰,而当这首诗歌响彻在耳畔时,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这个瘦弱的女子是使出了怎样的洪荒之力来展现《阅尽长安遍地诗》的……”这段留言曾经被我反复揣读,短短的话语中传递出的懂得,令我倍觉欣慰和感动。后来碑林也越来越多的组织大家或者是自己朗诵自己的作品,就像我们此前读到的阿紫一样。我为我们的城市有这样一位才华出众又志存高远的女性而自豪,她应该是一种引领,是一个方向,一块精神的高地,就像冉冉升起的朝阳,光芒四射,普照大地,那是光明和希望的所在,值得我们一路热爱并歌颂。


 

阅尽长安遍地诗


文/碑林路人


长安,一座谜一样的城市,一座流淌着古韵古香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流传着上下五千年无法言尽的故事,在这个城市里演绎过血雨腥风悲欢离合的历史。漫步在古长安街头,这里的每一个街道,每一条小巷,每一块秦砖汉瓦上都蕴藏着一首优美的诗,一个动人的传说。

 

长安,一座流光溢彩的城市,一座翰墨飘香的城市。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走过李白、走过杜甫,走过王维、韩愈、杜牧,走过白居易、柳宗元、孟浩然……他们来过,走过,在这个城市里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也留下了他们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诗篇。

 

静夜,走在长安的街头,微风拂过,空气中带有些许诗墨的香味。古城墙角下、雁塔广场、街心花园,林荫道旁一块块石碑上、墙壁上、路面上随处可以看见古人吟咏长安的诗句。老人、孩童、散步的游客走过,轻轻地吟诵几句,便有一种淡淡的悠然的感觉,空气中也便有一种诗意沁入心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从这些诗句,从人们的脸上我读出了这个城市的文化。

 

我喜欢长安,喜欢长安的典雅,喜欢长安的古朴,更喜欢长安满地飞扬的诗篇。人说长安花香,酒香,诗更香。吟咏长安的诗句里有着诗人们对古长安的一种赞美,一种眷恋,也有一种淡淡的酒香。闲身行止属年华,马上怀中尽落花。狂遍曲江还醉卧,觉来人静日西斜。”“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怎样的一种豪气?这是怎样的一种诗意!可以说没有酒就没有诗,没有诗也就没有了长安的秦风唐韵。

 

气势巍峨的大明宫,典雅隽秀的长生殿,骊山的烟火,灞桥的柳絮,那里面藏着多少唐诗宋词?那里面又有多少古代文人骚客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曾经笙歌不夜城,阅尽长安遍地诗。

 

多少年过去,在这座城市里留下了多少诗人们流连的足迹,又留下了多少美丽的故事和传说。风化的朱阁楼台留不下任何痕迹,唯有那浓浓的墨花诗韵随着清澈的渭河水从古到今一路走来。落日下的长安,掩映在晚霞中的每一个飞檐峭壁,每一块青色墙砖,都是一首流淌的诗,都是一幅精美的画。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历经了千年的沧桑,早已听不见了妇人们月下捣衣的歌声,也看不见了夜半醉眠的酒肆,都市的霓虹灯早已经取代了幡旗飘舞的店铺。可依旧能在夜幕下的长安街头感悟到先人们留下的足迹和远古的气息。长安的风,长安的月,长安的树,长安的山,举目满缱绻,俯首皆为诗。

  

    长安就像是一幅水墨长卷,展开它便展开了千年的历史,看见它便看见了中华文化万年的文明。站在古老的城墙角下,我举目回眸,看不尽长安遍地风流,听不尽长安千古绝唱。



    ——感谢关注!



          木兰书院早间导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