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毛斌:书法与姊妹艺术

(2015-07-08 13:04:38)
标签:

艺术西安

节目录音

毛斌

6月27日

毛斌:书法与姊妹艺术

毛斌作客西安新闻广播(2015/6/27)

 

书法是华夏民族独有的一门艺术,也是所有中华文化艺术的灵魂和核心。它与绘画、武术、舞蹈、音乐、戏曲、建筑等诸多门类的艺术都能产生共融的关系。例如书法和舞蹈,二者历来被称为姊妹关系。宗白华(雅号"佛头宗",中国现代哲学家、美学大师、诗人,南大哲学系代表人物)先生在《美学散步》一书中提出:“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的里面都贯穿着舞蹈的精神,由舞蹈的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抒情性是舞蹈和书法共有的艺术本质特征。舞蹈利用舞台空间塑造形象,构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从而呈现不同的舞蹈风格;书法则于平面的宣纸上塑造形象,构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从而呈现不同的书法风格。舞蹈是对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美化,书法则是对其点画、姿态造型美化,一个通过人体,一个通过汉字。“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古人对二者的关系做出了高度概括。

 

2015年6月27日AM810/FM95.0西安新闻广播上午9时至10时播出的《艺术西安》(总第25期),毛斌先生为听友讲述了“书法与姊妹艺术的关系”。

 

毛斌:西安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来听录音吧——

 

分节版

 

之一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liXVk8xk_w

 

之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MeY-gvN4uE

 

之三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o8tGN61dMI

 

完整版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3m6PFyvr6WU

 

 

更多节目音频见土豆网“西安伊兰自频道”

http://www.tudou.com/home/_114954640

 

 

毛斌:书法与姊妹艺术

 

 

毛斌书法艺术

 

毛斌:书法与姊妹艺术

毛斌:书法与姊妹艺术

毛斌:书法与姊妹艺术

毛斌:书法与姊妹艺术

 

书法与姊妹艺术

 

 

一、书法艺术的形式美与姊妹艺术的关系

 

1、点画美

 

 A. 逆锋起笔

 

书法艺术最规范的起笔,是 “逆锋起笔”。

三国演义的四十一回 赵子龙单骑救主。就是逆写。

毛宗岗评道:大约文字之妙,多在逆翻处。不有糜芳之告,翼德之疑,则玄德之识不奇,赵云之忠不显。三国叙事,往往善于用逆。

逆者,反也。老子云,反者,道之动。这就是规律,作用就是为了突出要表现的东西。文学创作常用。

 

戏剧舞台也讲究用逆,两人相见。不是一下子冲上去拥抱,而是先后退身子后仰,双手逆翻,向后张开,蓄势、拥抱。是一种强烈情绪的表现。

 

四川渠县东汉沈君墓阙的朱雀浮雕很著名,表现朱雀昂首奋进,但是他的头、颈、翅都尽量伸向后方只有一只脚向前,举而未落。充满了前行的动感和力量。

 

B.行与留

   

行与留的表现最具体的是舞蹈艺术,没有一个舞蹈是静止或者满舞台乱动乱舞的,嵇康在琴赋里说:疾而不速,留而不滞。是讲迅疾而清楚,停顿而不呆滞。舞蹈讲究“体如轻风动流波”,但是重点还是要“如推若引行且留”。

 

书法艺术最讲究行与留,笔法中有“屋漏痕”之说。就是强调在行笔过程中的驻笔。中国古代的篆书、隶书就最讲究行与留。

  

 《张迁碑》《华山庙碑》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中都能看见行与留,而且留的痕迹很明显,这在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的隶书作品里可得更明显。他是用自己独创的回腕法书写,更加突出了隶书笔画的“留”。体现毛笔在行进中的“阻”意。从而表现一种创作中的矛盾境界。

   

黄庭坚的《诸上座贴》的笔画中也能看到毛笔在笔画中行进的行与留。

 

相传为张旭书写的《古诗四首》大草,每一个笔画也能看见明显的行与留。草书给我们看到的是迅疾,是满纸云烟,但是好的草书都善于留,都有“沉涩感”。那种“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只能是诗人对书法作品超人神采的文学夸张。我们可以在传世书法精品里,看到与各种艺术形式完全一致的创作手法和审美原则。

 

C.曲与直

   

什么样的线条最美,西方艺术家认为,曲线最美。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曲为美!

 

袁枚就说过一个笑话:天上只有文曲星,就没有文直星!文曲星原名文昌星,古代的人们认为文与美有关,什么是美,曲为美,又就用文曲星取代了文昌星。传统的说法是:人贵直,文贵曲!

 

中国古代的金文大篆小篆文字,都讲究曲!“篆贵婉而通”篆书的线条美几乎就是书法的规范性!

   

音乐有起伏的旋律,叫乐曲。戏剧有曲调,有曲牌。

 

绘画艺术就是各种直线与曲线的交织。

 

书法艺术作品,严格意义上全是曲线,永字八法里,横不是直的,叫勒;竖不是直的,叫努。暗含曲意。

 

 

2、间架美和章法美

 

A.违与和

 

就是对立统一。就是对不同的艺术元素进行统一的艺术调配,使其成为一个风格统一内容完整形式独特的作品。

    

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曾有这样的语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纷乱统一于玉盘!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书法独辟蹊径,自称“六分半书”,楷隶相参,杂以行草,夹以篆籀,辅以兰竹。作品确是很乱,表面看极不和谐。其章法叫“乱石铺街”。确实很形象,像画一样。

 

B.主与次

 

摄影作品极讲究主与次

 

C.欹与正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晋祠圣母殿的彩塑宫女。

 

D.虚与实

 

摄影作品的聚焦,焦内和焦外

 

二、书法艺术的本质与姊妹艺术的关系

陕西书法大师陈泽秦老先生曾经说过:书虽小道,法地参天。

他说出了一个真理,书法才是世界大道的体现,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下的山川树木,飞禽走兽,人类世界的一切美好的至善至美的都可以纳入书法艺术。

其中,可以看到音乐的美,节奏的强弱快慢,旋律的九曲回环;可以看到舞蹈的美,优美的姿态,俯仰百变;卧、立、跳、走……;可以看到建筑的美,故宫的庄严,苏州园林的精巧,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典型的例子,比如,米芾的《虹县诗》怀素、张旭的狂草书,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文征明的小楷《离骚经》,魏碑里的《杨大眼造像》《张猛龙碑》还有著名的《爨龙颜》《爨宝子》

 

比起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摄影等。书法艺术的特点是:事简而应博。这也是书法艺术的实用性的最突出的特点,正因为这样,书法艺术的实用才显得几乎万能。写信,写文,题扇,题画,题匾,书碑。尤其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广告,更少不了古今中外各种文字的艺术书写。在多元发展的今天,在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电影、摄影等各种艺术的表达中,也少不了书法艺术的身影。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不可避免的要说到艺术的分类:

   

按作品展开的方式,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摄影等属于空间艺术。音乐、文学等属于时间艺术。舞蹈、戏剧、电影等属于时空艺术。

   

按作品表现的形态,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属于动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建筑、摄影、书法等应该是静态艺术。

 

按作品对审美主体也就是欣赏者的作用,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电影、摄影、书法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文学是想象力艺术。

 

按作品锁包含的艺术种类多寡,可分为单一艺术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舞蹈都是综合艺术,绘画、建筑、摄影、书法就是单一艺术。

 

书法应该是展开与空间、创作于动态、诉诸于视觉的单一艺术形式。

 

郑板桥画竹,简单的一幅风中细竹,若题字于其上:些小吾曹洲衙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境界就大不同了。

 

青铜器皿,普普通通,如有了金石铭文,哪怕是一件洗具、一件酒器就变成承载历史的国之重器。

 

——以上讲稿由毛斌提供

 

 

毛斌:书法与姊妹艺术

书法家毛斌和主持人伊兰(2015/6/27)

 

 

毛斌简介

 

毛斌,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大学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

现供职新城区民政局。任西安市文联委员,西安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书法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新城区第十二届、十三届政协委员。

书法师从著名学者李正峰教授,系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书法。作品风格突出,高古华秀,意境幽远。对历代法书心追手摹,临池不辍。

1999年举办个人书法展。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各类书法、摄影类展赛,作品多次参加中日、中韩交流。多被收藏并付梓印刷。

 

 

毛斌:书法与姊妹艺术

 

 

写在后面:

 

首先谢谢毛斌送的扇子。

 

其次,毛斌这期确实讲得好,加之声音有磁性,很值得听。

 

建议大家有空一定听听录音。

 

还有,毛斌是个好玩的人,涉猎极广,尤擅摄影,文笔也好,还那么年轻。

 

或许以后可以合作些什么。

 

还有他那位细致入微的教师夫人。

 

天作之合,好生羡慕。

 

祝福二位。

 

——伊兰,7.8,于家中

 

 

 

  感谢关注!毛斌:书法与姊妹艺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