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温暖——西荡苑的故事

标签:
杭州社会时评疫情民生 |
分类: 海阔天空 |

“疫情”里的温暖——西荡苑的小故事
一、“横刀夺鸡”
那天,凌厉的北风刺骨的寒,空荡荡的马路上有两位老人紧紧裹着大衣,顶着朔风,迈着蹒跚的步子,要去买炖汤的“鸡”。
最近,人们大有谈“疫”色变的恐慌。网络上到处都是“黄了”、“羊了”的消息。于是各种民间偏方都挖掘出来,其中建议“喝鸡汤增强免疫力”的“方子”最深得人心。可不是吗,大冷天热乎乎喝一碗鲜得来的鸡汤,有营养又好吃又“抗疫”,这样一举三得的好“药方”,赶快行动吧。
拐过一个弯,又拐过一个弯,对照老朋友给的地址,终于找到了那家据说是有很好的土鸡本地鸡的蔬菜超市。哎呀,怎么回事?卷帘门紧闭,老板“新冠”了?人都躲家里不出来,生意不好关门了?唉,打道回府吧,想好的鸡汤“飞了”!这二位无可奈何蔫巴巴往回走,低着头盘算今天吃什么呢?
“吱嘎~~”电瓶车刹车声骤然在身后响起,就听见耳边传来:“二位出来散步啊?”回头一看,噢,小区邻居徐师傅啊!大冷天+疫情“全副武装”瞧着他都觉得冷呢。“哪有这闲情,我们出来买鸡,谁知就那么背,到那里铁将军锁门,吃了个闭门羮!”
徐师傅乐了,手一伸一扬:“瞧,鸡在这里呢,给你!”
“啊?这怎么可以!”
“其他地方买的,路远。你俩先拿去,我电瓶车,回头再去买一个,不耽误事儿!”徐师傅不由分说,直接便将鸡塞在我们手中,又冒着寒风骑着电瓶车买鸡去了。
捧着“横刀夺过来”新鲜热呼呼的杀白鸡,心里暖洋洋的。突然间有一种久违的感动:曾经何时,在那个年代,我们杭州老人都会记得,那时的邻居,相处就像一家人:孩子来往窜门,老人坐在一起喝酒;年轻人三五成群青春浪漫,大妈嫂子说不完的家长里短悄悄话。那时一家有事,大家帮忙,一家有喜,大家其乐融融。
世事沉浮,岁月更迭,许多事都成回忆了。今天,好邻居的善意让我感动。不由想到当前杭州,乃至全国, “新冠疫情”猖獗施孽,守住“抗疫阵地”紧要关口,不仅需要到位的防护、应有的医疗、充沛的物资,还需要我们全国人民紧密团结,携手御敌。
居民小区,也是新一轮疫情防御战线的又一重要战区。家是第一战场。小区,是家的所在地,在拉开战斗序幕伊始的时候,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普通百姓平凡而闪光的故事。
“故事里的事是那昨天的事
故事里有好人也有坏人
故事里有好事也有坏事
……
故事里的事也许是真事
故事里的事也许是从来没有的事
其实故事本来就是故事”

二、广而告之
一阵阵振铃的歌声传来:
“大姐,告诉你个坏消息,我家今天有人查出阳了。”
“没事啊,阳就阳呗,千万不要紧张!”
“不是啊,我是要提醒你注意呀,昨天我和你说过话,接触过。抱歉啊,你要特别注意做好预防。”
乐声响起:“哪位?”
“老张,是我,我好像阳了,前天我们还在一起聊天,担心你呢。”
“我好着呢!你不用担心我,自己管好,在家里好好休息,有啥事叫我,我会帮你去跑。”
“好的,谢谢你!告诉你是好提早做准备,我还要告诉其他一起的人,提醒他们注意。”
铃声……
“谁呀?”
“李老师,你好几天没出来了,小区里有好些人阳了,你年纪大,扺抗力差,尽量别出来。在家里多休息,多晒晒太阳,保持身体好,心情好!”

多可爱的一群老年人啊!恪守着朴实、善良美好传统,在这日益淡薄的世情中保持那一份真诚的温暖,西荡苑小区是二十年前的回迁房小区。小区居民来自杭州市的四面八方。当年的拆迁户,如今都老了,退休在小区颐养天年。不要另眼看待这些曾经叱咤在各个行业为国奋斗一生的老人们,他们的经验,他们的素质是值得传承的魁宝。
三、“高空抛物”
昨天上午,阳光灿烂。因为疫情蜗居在家里的我,跃跃欲想出去走走。
小区原来环境不错,却被一次次破坏绿化、砍伐树木、任意改变园林结构搞的惨不忍睹。幸好还有个“后花园”,深秋交冬的时候,枫叶红了,银杏树黄了,崁在桂树、樟树等长青树木一片绿色中分外妖娆。四周轻悄悄,无人走动。疫情,恐怖的疫情,何时能离我们远去……
“啪”,正低头想着心事呢,忽然听到一声响,前面楼前草地上有一个塑料袋,显然是刚刚从楼上扔下来的呀。我老眼昏花,只见一位穿红衣的老妹子一手拿着手机一边对着手机说话,一边急匆匆往草地那儿走过去,捡起塑料袋,还一个劲儿说“谢谢,谢谢!”。
“大姐”,听她招呼我,我站住,笑了:“是你啊”。
“不要过来,我家有人病了,不要靠近我。”
老妹子紧张地对我挥挥手,一个劲儿要我回家。

疫情面前,人人自危。也是最凸显人性的一面镜子。有些人乘机大发财,赚的盆满钵满;有些人冷漠无情,即便“阳”了,照样到处乱跑。可我在这里看到人性动人的这一面:大疫当前,我为人着想,人为我解难。
四、半夜“机”叫
深夜,连二十二届世界杯的喧嚣也安静了。突然间,枕边手机响了:“谁啊?”
“是我,萍萍。”
“什么事啊?”
“白天我看到美美状况不太好,她一个人住着,我很担心她晚上会不会厉害起来呢。”
“嗯,是的,我也担心。晚上八点钟的时候我打电话过去问过,刚吃了药,躺下了。和她说了,有事情务必要打电话给我们。”
“好担心,一个人在家,有没有退烧?吃没吃过饭?想吃些什么,告诉她,我们就在她身边,有什么事,随便什么时侯都可以找我们,大家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不要客气。”

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邻里会说这样的话?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如此这般惦念着邻里?
小区内老人多,大多老人不和孩子住在一起,那种大宅门祖孙三代、四世同堂的时代早已过去,留守在老小区的老人往往是孤独居住一偶。除了节假日,孩子们来看望时热热闹闹。平时只是和小区同龄人结伴,大家走出家门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打发日子一天又一天平平淡淡过去了。

疫情以来,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告诫大家没事不要出门,更不要聚集在一起,老年人是高危一族,居家不出门不接触病毒是关键。然而,我很想问,对待老年人,特别是孤独居住的老人,除了老人们自觉把守、自我防控,我们社区、物业、业委会还可以有什么措施来帮助这一弱势群体呢?比如查访老人有什么困难?缺什么药?要备什么药?比如有急事可以找哪个部门?电话打给谁?社区有这么多的网格,网格长,那么网格内的孤寡老人可不可以也网格起来?让他们时时处在有限有效监控内,一旦有危险,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办法是人想的,只要有这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