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思维是对信息的深入加工改造并使信息重新改组和建构的过程(人类的”读脑时代“到来了吗?)。
思维与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它们所反映的只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外部现象,属于感性认识。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性联系,属于理性认识。思维也是一种探索与发现性的认知活动,它常常需要人们在探索事物的新关系和新特征时,对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经验进行更新与改组。因此,思维是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过程。
思维作为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具有如下两个特征:
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是指思维在大量感性材料基础上,将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抽取出来,并加以概括。例如,我们在感知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笔(钢笔、铅笔、圆珠笔
……)的基础上,能把各种各样的笔的本质属性(写字的工具)抽取并概括出来。再如看到“月晕”会“刮风”,石础、“潮湿”会“下雨”,从而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思维的概括性使人的认识摆脱了具体事物的局限性与对具体事物的直接依赖性,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与了解。
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不是直接地,而是以其他事物为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的。由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并不是表露在外而是蕴涵在事物内部的,因此,只有通过间接的方式才能去认识。例如,内科医生有时不能直接诊断病情,而要通过对病人的验血、透视、超声波、心电图等各项检查以得到的数据作为媒介物来进行判断。思维的间接性,不但可以使人认识当前感知不到的东西,也可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使人的认识领域变得非常广阔和深远。
2、思维的种类
(1)按思维凭借的媒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亦称直观动作思维。它是指依据实际动作而展开的思维,其基本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可分,离开了动作思维就难以进行。动作思维是个体发展早期所具有的一种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是运用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的初级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是言语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亦称抽象逻辑思维或逻辑思维。它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为思维的基本过程,旨在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为人类所特有,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和个体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
(2)按思维活动探索目标方向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集中性思维又叫辐合思维、求同思维。它是指综合思维已有信息,朝着同一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如考试中的单项选择题,主要是运用集中性思维去解决。
发散性思维亦称辐射思维
、求异思维。它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上进行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发散性思维有三个重要特征,即思维的流畅性(短时间内表达出数量较多的观念的能力)、变通性(随机应变和触类旁通的能力)和独特性(作出不同寻常的反应的能力)。
(3)按思维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规律和程序直接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是生活中
、学习中最为常见的 ,又称为习惯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体现。
3、思维的基本过程
http://202.192.18.55/psychology/treemenu/M2_clip_image004_0003.jpg 思维是通过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等活动实现的。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里把对象由整体分解为部分,或者把整体的个别特征、方面等分解开来的过程。如把一篇文章分成几段,每段分成几句,每句分成几个词。把植物分成根、茎、叶、花等。
综合是在头脑里把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属性、方面、要素等按照一定的关系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如把几个单词组合成句,把几个句子组合成段,把几个段落组合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过程,他们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同构成其他思维过程的基础。
(2)比较
比较是在头脑里确定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思维过程。为了进一步认识和辨别某一事物
,经常需要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与这一事物相近似的,甚至对立的其他事物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别。
(3)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将各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并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如从钢笔、铅笔、毛笔……中抽取其共同的本质属性—写字的工具,而将颜色、长短、软硬等非本质属性舍掉。
概括是在头脑中将抽象出来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形成概念或理论系统的思维过程。如在抽象的基础上,把各种各样笔的本质属性概括为:笔是用来书写的工具。
抽象和概括是紧密联系着的。抽象是概括的基础,概括是对抽象的结果加以综合,形成概念或理论系统。概括能使人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特殊上升到一般
。
(4)具体化与系统化
具体化就是将抽象概括出来的概念、原理、理论应用到具体对象上去的过程。教学中引用具体事例来解释说明理论问题或应用一般原理来解决特殊问题,都是具体化的表现。
系统化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或知识要素分门别类地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统一的整体系统的过程。如生物学中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又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无脊椎动物又分为原生动物、肠腔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来源:http://202.192.18.55/psychology/treemenu/content.asp?boardID=28RoodID=259&ID=26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