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思相契
镜境合璧
——品读马立平李利萍《图说大同民居》
本报记者
史涌涛
很长时间里,马立平那总是风风火火的身影似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知晓他正潜心做一件蓄谋许久的大事,深谙他做事的执着与认真,便有了一份特别的期待。5月里的一天,终于从满面疲惫而难掩喜悦和满足的他手中接过两卷厚重的书册,由同心出版社出版的马立平、李利萍合著的大型建筑文化书籍《图说大同民居》,捧着沉甸甸的书卷,心中先由衷赞叹:做得好大事!面对这凝结了两人深厚情怀和无数心血的结晶,不免先净手静心,沉入书中之境,开启一段精彩的古民居视觉文化之旅,备感亲切、欣悦,继而升出许多感怀、感动。
马立平、李利萍是记者的同学兼同事,在一起同窗、共事已有25年,源于深刻的了解,与众同学、同事的观点一致,早把他们视做方方面面都格外默契的“神仙眷侣”。当年在大学校园时,两人便携手同行,形影相随,毕业时家在太原的利萍更是追随立平来到大同,让“执子之手”的校园浪漫演绎成为“与子偕老”的坚爱挚情。两人虽名字似有天造之合,但性情却有着强烈的互补,立平敏于行,风驰如火,热情外露,利萍少于言,沉静若水,稳重内敛。而在事业上,两人亦是各有专攻,立平专于摄影,喜于光影画面中捕捉醇美意象,利萍长于文字,擅从隽永文采敏锐思考中表达深邃洞见,两人在这种互补与默契中并肩共进,在不同的领域均取得令人称道的成绩。
这些年里,两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具有“神仙眷侣”的风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被他们用心践行,只要有机会,他们总是在路上,始终一路相随,从来对影三人。风尘仆仆不在话下,深情依依最是真义,载回许多令人震撼的美图和对中国文化更深的认识和感悟,让人分享之余真是有一点且慕且妒。随着岁月的历练、生活的积淀、阅历的拓展以及知识的酝酿,两人的摄影与文字风格也早从当年飘逸的“文青范儿”演化为沉实的“文化味儿”,更具让人咂摸品思的深韵。由两人合著的《图说大同民居》一书,正是两人在性情相衬互补中更具事业追求、生活情趣的默契一致,而达成的一个完美结晶。在记者眼中,这部书体现出两人热爱情怀与文化思维的高度相契,镜头表达与文字境界的珠联璧合,着实令人称羡,格外令人称贺。
读着这部书,首先是备感亲切。大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动人的文化光彩,不仅体现在那些恢弘的大庙、壮美的古建间,亦体现在那些幽深的街巷和古旧的老宅、寻常的民居里。几乎推开每一扇被岁月风雨剥蚀得斑驳的大门,都能看到许多鲜活生动、丰富多彩的、极具“大同味儿”的原真市井文化生态,看到那些饱经沧桑略显颓败却依然美得令人心惊的门楼、构件、雕刻等,让我们无意间撞进了遥远而真切的历史情境中,产生无限的幽思怀想,让我们看到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性格,看到一段绵延不息的文化血脉,感受到一种源自心灵深处的情感共鸣。这是一种早已浸润到我们生命灵魂中的文化力量,让我们找到了根的归属,让我们备感亲切油然动容。但如身居宝库,我们有时会忘了自己的富有,久居大同,那些美的元素我们早已熟视无睹,常常会在匆匆的脚步间很少驻足停下欣赏、品味、思考,但立平、利萍二人却以格外的用心和深沉的热爱,唤起了我们心中的这份文化审美情结。记得曾看过一个故事,人们询问一位征服了无数高山的登山家,为什么要去不断攀登,登山家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我想,对于立平、利萍二人,也正是这份心迹。他们做的这件事不为别的,只因他们生活在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而美就在这里!
读着这部书,感受到一份特别的欣悦,这是一本多么让人不忍释卷的大同民俗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读本!若作者是行游者,且让我们做一个快乐的神游者。立平、利萍不仅是记录者,还是思考者,他们一路看着,拍摄着大同民居以及其间所有的美丽细节,一路想着:它为什么会在这里,它代表着怎样的审美情趣和生命情感?这也让我们跟随着他们的镜头与笔触去发现、去感受、去思考,然后,一起寻找到生生不息的大同民间文化脉络。二人不是专业的建筑学学者,但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完成了不一样的解读。他们钻进一座座大同民居,再跳出来,有时平视,有时俯瞰,他们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从屋顶脊兽到地下窨子,从街门外石构件到家里的日常摆设,悉心观察着、对比着、考证着,书中提炼出大同民居奇葩挂面窑、广灵民间龙的多样性、福字照壁的丰富性、独具风韵的风水兽和花脊吻、北方院落的江南风韵——灵丘石子画等诸多特点,让人在对大同民居有了全景了解的同时,也颇长建筑知识。尤为难得的是,两人在参阅、研究大量建筑学书籍的同时,立足于中国民居、北方民居来反观大同民居个性特征,从民居的视角反映大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让人读来更是收获颇丰,的确是一次收获丰饶的古民居视觉文化之旅!
读着这部书,心中升起的是由衷的感动。《图说大同民居》可以说是以个人的力量完成的一次对大同民居内所深藏的民间文化家底的一次普查与记录,其间的辛苦与付出可以想见。记者所了解的马立平是一个敢于梦想且勇于实施的人,以前,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单位,常常会听到他“突发奇想”,而很快就发现他已经在很认真地去做了,这是让记者非常钦佩的一点。《图说大同民居》的成书也是这样,想想大约已是十年前的事了,他已经产生了要将大同民居全息全景记录的宏愿。也许他初始的动机只是下意识的,作为摄影记者,他所看到的大同民居之美强烈触动了他,他开始有意识地记录、归纳、整理。而随着了解的深入,这份感悟与热爱便愈加深厚,让他全情沉入,全心投入,乐此不疲,毕十年之功,终有所成。在该书的后记中,他谈到了他如一个虔诚的修炼者般“修行”的过程,其间自有巨大的辛苦,但亦有莫大的乐趣。作为同学同事朋友,记者不想重述其这段逐梦长旅中的辛劳苦累,而是更为理解着:当一个人怀着一份信念去追逐并实现的过程,那份苦乐交织的感觉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的体会?!更何况,在其间,始终有其生活的伴侣、事业的知己李利萍一路相随,默默相助,在情感、精神、思想上予以莫大支持与默契合作。念及此,其间的感怀已是多重!
在书中,还附带着一份大同古城及浑源、左云、阳高三县精美明清城池街巷图,据马立平讲,这是他耗时三年,经实地考察、多方求证后,针对大同民居当时所处的历史地理环境进行复原而绘制的。于是,记者想像着一个个寒冬暑夏,一个个清晨黄昏,立平如一匹识途的马儿,用脚步一点点丈量,以细心一处处标记,在古城的街巷洒下一路汗滴,看着这幅有科学考证、有细密心思的手绘地图,不由得为之感动。
这样的感动在今天会时常发生,随着名城复兴的进程,大同人拥有了更多的文化自豪与文化自觉,仅记者身边认识的,就有许多为古城的文化传承、文化弘扬而努力做事的人们,有学者,有平民,有老者,有青年,他们的热爱、他们的情怀、他们的执着与奉献总是让人充满感动。而所有这些,与立平、利萍所做的一样,正汇成了一股推动大同文化不断发展的浩大力量……http://s14/middle/55fc5bd8tc1746d8c483d&690 镜境合璧——品读《图说大同民居》" TITLE="[转载]情思相契 镜境合璧——品读《图说大同民居》" />
院墙砖雕周公背成王图。【阳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