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龄前的记忆

(2012-07-22 16:15:55)
标签:

延陵西路

三鲜汤

红萝卜干

《东方红》

学龄前

分类: 叙述

有点年纪了,便更经常地回忆了,趁脑子还好,记点下来,以后年纪更大想不起来的时候有用。

1,也许是我现存的最早的记忆,我站在磅秤上,父亲在对面拨着秤砣,说:“31斤。”

2,村里办了幼儿园,就一个教室一个班,学龄前的孩子都在那里,两个老师,一个是知青,叫蒋琴芳,是南通来的,另一个叫季蓉秀,是奶奶的干女儿,于是我便靠着这个关系做了班长,也奠定了我管理生涯的基础,呵呵

班长的主要职责是早上喊起立,然后领唱《东方红》,某天我心情不好,拒绝领唱,然后老师把我就地免职,也没有找谈话,可见工作方式的简单。比我小三岁的弟弟走马上任,无奈那时他刚刚会走路没几个月,谈不上任何工作能力,东方红教了三遍还是不会唱,于是我官复原职

幼儿园还常搞文艺演出,传统节目是选十几个人模仿火车,我做车头,双手抱在胸前,后面人双手搭我肩上,单脚往前跳,左右脚各两下,嘴里唱着“火车火车呜呜响,一节一节长又长,前面载的是棉和钢。。。。。。”,有一次,后面队伍里有个人脚步乱了,多米诺骨牌一样往前倒了好几个

3,父亲骑着28寸的永久自行车,母亲坐后座,我坐前杠,晚上去电影院看电影,那电影院在现在阳光国际大酒店旁边,那时叫流芳路,早拆迁了,好像叫解放电影院。在那影院看的最后一场电影是《欢欢笑笑》,立体的

4,一个江阴的亲戚来玩,很能吃肉的我人来疯,在大家的赞誉下吃了7块大扣肉,一个下午喉咙口都是猪油味道,后来整整两个月不吃肉

5,爷爷是圆作木匠,俗称箍桶匠,还会做木模,手艺很好,文革时也照做,是人们的刚性需求,因此家里经济一直很宽裕,一两个星期总要带我和弟弟去绿杨饭店吃个两菜一汤,使我至今都觉得三鲜汤是天下最好吃的汤。那时饭店里常常有人候在一边,你刚刚吃完还没起身,他就过来把剩下的一点点饭菜倒进他带的饭盒,然后把盘子也舔干净,想不起当时我的心情了

绿杨饭店在现在延陵西路人民公园对面,台谊百货的身底下

6,父亲在我小时候就是生产队会计,一次年底的下午去信用社提3000元现金用于年终分配(40年前的,估计相当于现在的100万),天黑了还没有回来,奶奶急得一直念叨,爷爷和母亲也出去找了几回。半夜回来了,说半路给人拉去喝酒了,叫人带信回来,那人也没有来说

7,有时有人请父亲去喝酒,经常也带我去,没有我的位置,站在桌角旁边,父亲会经常夹点菜塞我嘴里,有时候也会用筷子蘸点烧酒给我尝尝,其他人会哄笑,夸我的酒量,呵呵

8,红萝卜收获的季节,家里每年会要个2万斤左右。全家不分老幼齐上阵,日夜腌制红萝卜干,红萝卜干是常州新闸的特产,我的任务是用菜刀切掉红萝卜的根须和顶尖

9,1974年,父亲说我可以开学了,带我去到小学,把生日写前了几个月凑够7周岁,校长是父亲的朋友,问我会写字吗?旁边一个长发美女老师递给我一支铅笔,笔尖削得又细又长,第一笔就给我摁断了,还是凑合着写完了自己的名字,校长看了说:“嗯,不错。”于是我开始了学业生涯

那长发美女老师叫王根娣,教美术的,现在该是满头白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