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癌,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能控制住

(2019-08-12 16:24:35)
标签:

健康

文化

分类: 健康日记

 大肠癌没有报警症状,早期不易引起注意,传统肠镜检查准备繁琐、侵入性强,无症状人群肠镜检测率低于1%。

当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早期筛查是预防大肠癌的最主要方法。只要做到早期筛查,就能及早发现,大肠癌早期诊断治愈率在90%以上。

当出现疾病的时候,身体会给我们报警症状,比如疼痛,发烧,出血或者各种各校的不适,当报警症状出现,我们赶紧去医院检查,诊断,治疗,然后,疾病痊愈,恢复健康的生活。

可是,别以为身体没症状就一定没病,有些病一旦有症状就相当严重,比如大肠癌,没有报警症状,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等到中晚期,治疗起来就非常困难,大大增加死亡的风险。

如果能够早期发现,90%以上都是可以治愈的。

《中国大肠癌流行病学及其预防和筛查白皮书》显示,中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发病谱的第三位,死亡率居第五位。中国40~74岁的人群中,大约有1.2亿人属于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目前我国大肠癌患者只有不到10%能够被早期确诊,超过60%的大肠癌患者被发现时已是期或晚期。


难怪医生们对此特别着急——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老年医学大会期间,解放军总医院老年消化内科主任万军接受【老年之声】记者李永菁采访,呼吁老年朋友重视大肠癌的筛查。

        万军主任和他团队曾经做了两千多例早期大肠癌患者的结肠镜检查,发现无症状的人群占了60%以上。

因为没有症状,所以我们会认为自己没有病。

即使有症状的时候,比如出现便血、粘液便,大便不规律(老年人最早会一会儿便秘,一会儿便稀)等症状,很多老年人还是未必认识到可能是大肠癌。

因为老年人本来就有各种慢性疾病,各种功能性往往又会掩盖症状,所以还是不容易发现。

因为大意,因为不了解大肠癌的危害,常常等到晚期了,出现便血,腐块,贫血这些症状出来,甚至转移的症状出现了,才发现得了大肠癌。

所以从目前看,就大肠癌来说,光看报警症状识别是不可靠的,临床作用也不大。


那怎么办?

其实办法很简单、有效——那就是大肠癌的筛查。

大肠癌的筛查对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很大的影响。换句话说,只要开展大肠癌筛查的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明显下降。

万主任建议老年人每年至少做一到两项无创检查。


最简单方便的是大便潜血检查。

现在临床做大便潜血用免疫化学法,直接查的是人的血红蛋白,特异性好,敏感性好,受食物的干扰比较少,而且也不贵。

最重要的是,这项检查对老年人完全没有伤害。当然,它只是消化道肿瘤的首选指标,大便潜血呈阳性并不表示您一定有了大肠癌,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第二个万军主任推荐的无创检查是肿瘤标记物检查,这个也很方便简单,只要抽个血就能做。

肿瘤标记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并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

肿瘤标记物检查也不能确诊大肠癌。


大肠癌肿瘤疹断的金标准是结肠镜检查。

因为老年人共病很多,万军主任并不推荐老年人一开始就做有创的、侵袭性的检查,但如果前面的无创检查已经查出了问题,那就必须做结肠镜检查了。

大肠癌检查结肠镜是诊断的金标准。只要用其它方式检查出有可能是大肠癌,都要通过结肠镜来确诊。


过去很多人觉得结肠镜比较难受,但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医生也通过很多方式让结肠镜的检查容易耐受一些。

特别是老年人的肠镜检查,医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温和方案,已经并不象很多人想象的那么不容易耐受。

首先医生会根据每个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肠道准备的方案。

说起老年人的肠道准备,风险确实会高一些。因为老年人有便秘比较多,肠道中有宿便,可以做成分两次肠道准备。

另外在做肠镜的时候,要喝大量的水,我们知道大量喝水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病的风险,大量排泻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的紊乱。因此目前老年人做分次准备,相对来说更温和一些。

此外,护理团队也做了许多工作,耐心讲解,并通过卡通图片让老年人了解肠道准备到什么程度适合,降低老年人的恐惧心理,老年人心知肚明,也比较容易配合和耐受。


不要以为没有疼痛和不适就没有病,一定要坚持每年做大便潜血或肿瘤标记物的检查,一旦发现有问题,一定要及时做结肠镜检查,早期诊断的治愈率在90%以上,千万别耽误到中晚期而追悔莫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