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注是最好的养生

(2018-11-19 17:07:47)
分类: 健康养生

专注是最好的养生

 

这标题您可能有点奇怪,专注与养生有什么关系?其实,这句话是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在一次演讲中说,原话是:“专注地做一件与养生无关的事,是最好的养生。”做为健康节目主持人,我完全认同这个理念。

 

第一,专注让我们忘记衰老和疾病

专注可以让人忘记衰老,最好的例子就是中科院、社科院、北大、清华的那些院士和老教授了,有人说,中国的百岁老人基本都集中在这批深度用脑的学者当中。翕子早年做文化节目时,采访过不少北京大学朗润园的老教授,季羡林先生就住在那里,季老住的楼都很老旧,楼前一洼水塘,学生从印度带来的莲子把它变成茂盛的荷塘。在这里,几乎你走进任何一家,看到的可能都是里堆积如山的书籍资料和陈旧的书桌这些老教授几乎从不健身,更不在意饮食,然而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学问,多少年心无旁骛,不知老之将至,他们因为忘掉身体而忘记了衰老,因而能健康长寿

专注可以令人忘记疾病的故事来自太极拳师李光昭,他自己的父亲,当年就是因为病重,求医无路转而专注学习太极拳,不仅比医生的预言多活了30年,还成为一代拳师。多年来一直不断有肿瘤患者或者其他重病人找他学拳,老师总是说,“我不是医生,我不会给你治病,但你来学拳,我教你忘掉你的病。”因为忘掉了肿瘤,忘掉了疾病而得以痊愈的人数不胜数,他们当中有的人肿瘤完全消失,有的人带癌却很有质量地生存了很多年。

当你专注于某件值得你投入全身心的事情,你就会忘掉这件事之外的各种杂念,包括对衰老的恐惧,对疾病的担忧。

 

第二,专注帮我们把心静下来

您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当想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越想静下来,就越容易胡思乱想,甚至没有做什么,却身心俱疲。

只有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心才能安静下来。我们聪明的古人早就教我们了,叫“以一念带万念”,比如打太极拳、写毛笔字,画画,弹琴。当我们全神贯注的时候,其它的杂念都不见了,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才能真的静下来。

心静下来有什么好处呢?杨澄甫《太极拳心法》中有句话,“外示安逸,内固精神”。当我们精神专注的时候,看起来好象动作很舒缓,甚至不动,但身体里的气血却是鼓荡而通畅的。自然,气血通畅会使我们新陈代谢旺盛,抵抗力增强,能有效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太极拳的站桩,看起来人家一动不动地站上一、两个小时,其实他们的内气在不断地鼓荡。站桩讲的是“用意不用力”,用意是什么?还不是专注,唯有做到专注,才能越站越放松,越站气血越充足。

 

第三,专注的人有更丰富的内心世界

据报道,对长寿职业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长寿职业养蜂者位居榜首,指挥家、书画家、学者等也都进入长寿行列。这些人的共性就是精神的富有和愉悦了,然而,如何达到精神的富有呢?

我以前做文化记者的时候也采访过养蜂人,他们生活在有鲜花的地方,常吃花粉蜂蜜,但最重要的一点您也许不知道,养蜂是一个需要专注地工作的职业,而且他们都过得很快乐,自由自在。

书画家把的精力专注于绘画和书法,渐渐能够得心应手于其中,无论是山水画的秀丽景色,人物花鸟的多姿多态书法艺术的抽象美韵,都可以把人带入更丰富的艺术世界,同时绘画、书法还能抒发感情,寄托希望,调节情绪。

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得不快乐和迷茫,都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和焦虑,专注地做一件有趣的事情,或者终生信奉的追求,沉浸其中,渐入佳境,比如您的书法作品得到越来越多赞扬,您的弹琴技艺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您的成就感不断提升,自然会减少焦虑、消除恐惧。

 

第四,专注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我们必须承认意念的力量,当你专注于想象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你的身体会真的变得年轻而健康。

我先给您讲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艾伦•朗格教授的故事,她发表了一篇题为《专注力是与岁月对抗的力量》的文章朗格教授在1979年主持了一个关于著名的专注力实验。和学生精心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布置得与20年前一模一样,他们邀请了16位老人在这里生活一个星期。这段时间,要求老人的言行举止必须遵循20年前的时间环境。结果这些老人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素质有了另人震惊的改善——为了维持时间感,那些活在1959的老人必须付出更多的专注力,即更有意识的活在当下。这些老人在心理上相信自己年轻了20岁,于是身体做出了相应的配合。

这就是心理作用的力量。翕子再讲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反面故事。我早年在西藏采访的时候,同行的一位女画家,她习惯涂一种深紫色的口红,这使她看起来唇色发紫,就象高原反应缺氧一样,我们刚进藏区的时候,每个人见到她,都露出关切的眼神,甚至要带着焦虑的表情问:“你没事吧?你能喘得过气吗?”结果,这位姑娘一到那曲,就动弹不得,住进了医院。我陪护她时,偶然发现了深紫的口红,告诉她不要涂了,结果,所有见到她的人都说,“哦,你好多了,”她第二天就出院了,整个西藏的行程,她再没有过任何不舒服。

席卷西方世界的“吸引力法则”强调的是,你想什么,就会吸引什么,因为同频共振、同质相吸,你的心态,情感所造成的频率会把同样频率的事物吸引来。同理,你想象自己年轻、健康,就会拥有更多的年轻与健康。

 

《列子》中说:不逆命,何羡寿?”当我们刻意去追求的时候,无论是健康长寿,还是功名利,对我们的生命反而是一种束,唯有不羡慕,不追求,才能不为其所累,一切顺其自然。

这句话是不是与吴玉韶主任“专注做一件与养生无关的事,是最好的养生”最直接的诠释呢?咱做不了教授、学者,专心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越做越有兴趣,说不定,还能小有成就,这比天天看各种养生微信、小报,天天想东想西,天天吃保健品、营养品更自在,也更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