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暑养生:天越热,越怕凉

(2016-07-26 09:14:54)
标签:

健康

文化

分类: 健康养生

大暑养生:天越热,越怕凉

 

菩萨蛮•日月潭

湖光山色波心碧,云飞雨跳浪花白。

激水翠微间,高山云雾烟。

瑶池仙境陌,珠露诚堪惜。

日月永相随,海天同在兹。

 

 

小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三伏天”正是暑热的代表。最近,网上流行这样的一个帖子:

三伏天不要吃雪糕,是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亲,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

 

还有这样的:

“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三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要坚持在伏天喝热水,这样会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

 

也有这样的:

在三伏天里请大家不要为了贪凉喝冰镇的饮料和食物,因为这样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请大家坚持在伏天喝热水,早上吃生姜或者干姜,会把体内多少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做一个爱自己的人,一年一度的伏天,大家且行且珍惜!

 

越说越严重了,难不成要我们都钻热锅里去?

《健康之家》采访北京东方医院血液免疫科韦云大夫、侯秀娟大夫,北京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张国英大夫,北京东方医院风湿科侯秀娟大夫、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左小霞大夫,专家们一致告诉我们:虽然这些贴子用词儿太夸张,但夏天养生,真的不可贪凉。

 

传统中医认为,阳气是生命的能量之源,正常的生命活动都需要阳气的推动。而寒气是一种阴邪,最容易损伤人的阳气。一旦阳气受损,就会造成正常生理活动的“动力”不足,导致各种代谢机能有所减退。”——韦云大夫

 

“中焦虚寒的人在夏天,吃冷饮、凉食会让脾胃进一步受寒,时间长了不但会影响人体消化吸收,还会降低整体抵抗力,导致诸多慢性疾病的加重,所以不建议在伏天的时候过度‘吃凉’。”——张国英大夫

 

夏季养生最重要的是不能贪凉,贪凉伤阳气,人体容易生病。所谓的贪凉就是吃穿用行都图个凉快,比如喝水喝冰镇饮料,出门做空调车,工作活动在空调房,吃饭时吃凉菜、喝冰镇啤酒,偶尔还会吃几根雪糕。。”——韦云大夫

 

夏季一到,很多人经常由室外突然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殊不知,这样很容易造成毛孔遇凉气时会突然关闭,从而将寒气郁结体内。特别是老年朋友,夏季出门最好带上一件轻薄外衣,进商场、上公交车,把外衣披上,别让凉风吹着。”——张国英大夫

 

 

不能贪凉不代表一点凉都不能碰,不贪凉重点在不贪上。偶尔吃一根雪糕,吃点凉菜问题不大;空调温度不调太低,也不会有大问题;喝水也未必喝热水,喝常温下的凉白开即可。夏季养生当然要避暑,如果啥都用热的,反复出汗,还容易造成人体虚脱,顺其自然往往是最好的养生之道。”——张国英大夫

 

喝热水的确是个好习惯,但靠喝热水能驱除体内寒气就太夸张了,中医有许多方法帮助我们驱除体内寒气,比如三伏贴。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特色,它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等理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灸,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通过灸疗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标本兼治。”——侯秀娟大夫

 

无论是“三伏贴”还是“艾灸”,都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人,要请医生辨症施治,而不能随意滥用。例如,属于火大热体质的人,从来身体里就不缺阳气也没有受寒的机会,就不存在补阳的问题,但一些长年怕冷的人,到了夏天就试试这些补阳的疗法了。”——侯秀娟大夫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吃姜一般最好是在早上吃,如果没有受寒,晚上最好就不吃了。——左小霞大夫

 

看来,前面这些贴子虽然有点夸张,理论上还是对的,三伏天人的阳气在外,体内反而是寒凉的,确实要远离冷饮,少用空调,早上一杯生姜茶,特别是老年朋友,饮食温热才能固护脾胃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