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养生——御寒养藏 防郁降火
(2014-11-21 08:31:12)
标签:
健康文化 |
分类: 健康养生 |
小雪养生——御寒养藏 防郁降火
荷尽菊残梅未开,
时为小雪盼雪来。
雪来珠玉除烦燥,
空气清新扫雾霾。
热热乎乎多汤水,
少咸多苦脍食材。
泡脚晒背灸燃艾,
闭户养藏守灵胎。
——《健康之家》二十四节气养生诗之小雪
明天(11月22日)17:38就到了今年的小雪节气。小雪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强冷空气影响时,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民间曾有:十月立冬小雪涨,寒未深而雪未大,所以这个时节我们称之为小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这个时节,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晒太阳,防抑郁
古人常常悲秋,甚而,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阴阳不交,天地塞闭,这是一个需要隐忍和收藏的季节,这个时候,我们的的心情也容易受到影响而忧郁,沉闷。所以,小雪养生翕子要跟您说的第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调节情绪,安然静守。
按照中国的传统养生智慧,我们对外,要顺应自然界变化和避免邪气的侵袭,(如《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对内,要谨守虚无,心神宁静,(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思想清静,畅达情志,可使精气神内守而不失散,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这便是“静者寿,躁者夭”的最好说明。
西医也认为季节变化对抑郁有直接影响,因为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递质中,脑内5-羟色胺系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春夏季,5-羟色胺系统功能最强,秋冬季节最弱。
调节自己的心态,您知道最好的药是什么吗?翕子告诉您,是晒太阳。冬天里,只要是有太阳的好天气,中午的时候,您一定要去晒太阳,在自家的阳台也好,在小区的阳光下也好,去公园或者郊上当然更好。晒太阳的时候,最好多晒晒后背。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此外,翕子建议您尽可能多做一些舒缓的户外活动,散步,慢跑,登山,打太极,都很适宜冬季天气好的时候进行。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多听音乐让那美妙的旋律为你增添生活中的乐趣。
除此之外,饮食调养也不容忽视,医学大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说:“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
在众多食物中,最适宜的水果首选香蕉。香蕉含有能帮助人脑产生5-羟色胺的物质,会促使人的心情变得安宁、快活。但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吃。菜肴首选菠菜,菠菜中富含叶酸,可以缓解抑郁症状。另外,芦笋、猕猴桃、牡蛎、橘子、豌豆、黄豆和深绿色的蔬菜中也都含有叶酸。面食、点心类食物也可以当作抗抑郁剂。吃复合性的碳水化合物改善心情,效果慢但更合乎健康原则。
食精细,御寒冷
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冬季时,自然界阴气盛极,阳气闭藏,万物蛰伏,草木凋零,冰封大地,自然界的万物都处在冬眠状态,生机闭藏,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的复苏作准备。人体的新陈代谢在冬季也处于一年中最缓慢的水平,气血趋向于里,毛孔闭合,排汗减少,精气闭藏。
严寒的冬天,自然界阴盛阳衰,阴邪最易伤人元气。当人体受到寒流的突然袭击时,人体内便会产生“能源危机”。所谓“能源危机”,是指受到寒冷气温的影响,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物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流失过多;而且冬季是人体“藏”的时候,需要在体内储存一定的能量,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好准备。从而冬季人体学要更多热能来维持基础代谢等生理活动。因此,冬天合理的调整饮食,保证人体热能的供给,对提高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人安全顺利的越冬是十分必要的。
冬季饮食的营养特点就是增加热量。所以,冬天的日常膳食,可以适当增加些“肥甘味厚”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不过现在物质生活很丰富,翕子提醒收音机前的爸爸妈妈,这些肥甘味厚的食物一定适可而不,不宜过多,以防发生高血脂症及肥胖病等。
揉太溪,护肾脏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而五行相对应的自然季节是春、夏、长夏、秋、冬。因此不同的季节所需要重点保养的脏腑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四季养生的原则是: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季则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
说到“肾”,那我们该如何养呢?我告诉大家一个既有效又简捷的方法----揉按“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收音机前的爸爸妈妈如果觉得取穴没有把握的话,翕子教您一个简单的办法,您泡脚 的时候,水没过脚踝,就可以让太溪穴得到很好的刺激。
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同时,还要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当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冬季饮食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饮”,易使脾胃之阳气受损。
吃荸荠,防内火
这个节气里,室内暖气都开始供暖,外面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容易上火。经常听说周围的人出现口腔溃疡,甚至脸上的疙瘩也比平日里多了,这些就是内火的表现,虽然寒冷的日子里,人们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但是翕子提醒听众朋友,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少吃或不吃,因为这会更助长体内的“内火”。
另外,寒冷干燥的室内,大多数人感到口鼻干燥,好像要冒火了,建议大家可以应多吃白萝卜、白菜等当季食物,不仅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更能清火降气、消食。还可喝些汤,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滋补津液。
翕子再给您推荐一个荸荠冰糖饮,是很好的抗菌退烧泻内火食疗方。
荸荠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则视它为“江南人参”。荸荠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丰富,但热量却不是很高,很适合初冬食用。
中医认为,荸荠是寒性食物,有清泻内火的功效,对于发烧初期的患者有较好的退烧作用,但高烧期间则不宜食用。幼儿吃一些荸荠还能促进牙齿和骨骼的发育。
荸荠冰糖饮的制作很简单,大家在家就能做,主要的材料有荸荠150克、甘蔗150克、冰糖30克。具体的做法是:削去荸荠和甘蔗的外皮并洗净;入锅加入适量水和冰糖,煮至荸荠和甘蔗熟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