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2014-10-24 13:20:11)
标签:
健康文化 |
分类: 健康养生 |
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秋露凝结寒霜降,
辞青挽绛万物藏。
又逢雾霾添新堵,
清肺多喝猪血汤。
健脾养肝平补肾,
山楂板栗柿如浆。
捏捏后项防感冒,
泡脚灸疗按迎香。
——《健康之家》二十四节气养生诗之霜降
今天是2014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卅日,岁月如流,时光走到了霜降时节。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就要开始了。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
“辞青”舒情志
霜降是“辞青”的节气,就像春天要去踏青,秋来我们也应该去“辞青”,登高望远,观赏红叶。清代的《帝京岁时纪胜 九月 辞青》记载:“都人结伴呼从,于西山看红叶,或于汤泉坐汤,谓菊花水可以去疾。又治肴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漫山遍野红叶似锦,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赏美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膝关节,切不可运动过量。膝关节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时应注意保暖,必要时戴上护膝。老年人运动时,不宜做屈膝动作时间较长的运动,要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
霜降节气运动以舒适微汗为度,大汗淋漓不可取,容易损害身体。运动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让身体变热,充满弹性以适应运动状态,运动后稍作舒展,特别要保暖不要着凉感冒。
饮食合五行
霜降在五行中属土,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此时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不属金,而是与长夏同属土,所以应以淡补为原则,并且要补血气以养胃。饮食进补当依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
食物根据其“性味归经”而分为了不同的类型。霜降养生以健脾养胃,调补肝肾为要务,这个节气应该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特别是根类的蔬菜。山药、红薯、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都不错。
防秋燥同样是霜降期间的健康防护重点。秋燥表现为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因此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苹果、香蕉等滋阴润燥食物。
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应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羊肉和豆类等;还要适当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集体活动。
霜降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这时的进补佳品。
另外我们一直强调吃时令蔬菜,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称打霜,而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霜打过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
保暖从足始
霜降时节,大部分地区除了松柏这类常绿树木外都开始落叶飘零了,而白天也越来越短,这一切都提醒人们,此时节阴气将盛,阳气向内收敛,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养阴保阳,起居上宜早睡觉、多保暖,尤其是脖子、腰腹、脚和关节等容易受寒的部位。而且要从下向上,先不急着戴帽子,因为脑为清明之府,不可过热。
老人常说:“寒露脚不露”,就是告诫人们应注意天气变化,特别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脚,以防“寒从足生”。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特别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而脚部受凉,特别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
寒露过后,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并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另外,这个季节不是人人适合“秋冻”。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应及时关注天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防寒亦补阳
深秋时节,人体的阳气处于相对弱的状态,如果不注重保暖,那么寒气加重,一些病症就会出现可以通过适当食疗来补足阳气,驱走寒气,比如当归、桂圆、生姜都是很好的食材。
温灸补阳效果好。将艾草点燃后,熏身体的一些穴道,如熏足三里穴位(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能够起到养胃的作用。艾草烟熏神阙穴位(腹中部、脐中央),有补肾阳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