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养生的天时、地利、人和
(2014-10-08 13:22:38)
标签:
健康文化 |
分类: 健康日记 |
寒露养生的天时、地利、人和
秋重霜凝叶已红,
节临寒露要穿绒。
早眠早起养精锐,
阳气舒达血脉通。
食补滋阴属山药,
梨橘莲藕肺气充。
闲时共饮菊花酒,
益寿延年不老翁。
——《健康之家》二十四节气养生诗之寒露
《中国天文年历》告诉我们,今天下午,即北京时间10月8日16时48分是我们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寒露”到来之时。
一、顺天时,防寒、早睡早起、防感冒。
“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时节,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平衡。
防寒保暖
寒露以后,气温逐渐下降,我们第一要做到的就是防寒。深秋是感冒的多发期,所以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出门之前把颈后的大椎穴(即低头时颈椎上隆起的位置)用手掌搓热。大椎属于督脉,督脉总领一身阳气,搓热大椎可以提升阳气,使阳气固卫体表,收缩毛孔,防止感冒。
早睡早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
泡脚养生
防寒从脚部开始,所以脚部的保暖,就成了秋季养生的头等大事。凉鞋可以洗洗刷刷全部收起来了,夏季喜欢在家光脚走来走去的人,现在也应穿上棉袜和拖鞋。每天晚上入睡前,用热水泡脚,可预防阳虚调节经络,既解乏又利于睡眠。在水中加点中药药材,还可以起到其它的保健作用。
二、和地利,适度进补,贴秋膘。
中医有言,补一年不如补重阳和冬至。在中医看来,深秋是进补的关键时期。因为它是秋天向冬天过渡的一个节当进补,可补养五脏提升元气。
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防燥润肺为寒露养生第一要务。应季食物,特别是根菜,是这个季节最好的补品。
山药
山药既是中药,也是美食,是大家熟悉的滋补珍品。在我们常吃的菜品中,唯有它被称为药。研究证明,山药中的B族维生素的含量是大米的数倍,矿物质中钾含量极其丰富。此外,山药对于糖尿病有辅助疗效,有改善糖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功用。
莲藕
莲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能与人体内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帮助我们减少脂类的吸收。莲藕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鞣质有健脾止泻、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功效。
梨
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效果。梨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滋阴的效果更佳。
柑橘
柑橘性凉味甘酸,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伤酒烦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疗肺热咳嗽尤佳。
柿子
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生食,对肺痨咳嗽、虚热肺痿、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症有很好的食疗功效。
芝麻
芝麻温润解燥芝麻,健脾胃、利小便、和五脏、助消化、化积滞、降血压、顺气和中、平喘止咳,可治神经衰弱,抗衰老。
菊花酒
菊花酒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三、与人和,调节情绪,登高望远
一般而言,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于烦燥或悲愁伤感,特别是身临花木凋零,秋风萧瑟的深秋,老年朋友心中或许会引起苦闷与垂暮之感。因此,秋季养生以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为首要。
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招朋引伴外出登高望远,观赏风景,可使忧郁愁烦顿消,令人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无穷乐趣。
平时在家里,爸爸、妈妈也应该尽可能多晒太阳,以抑制松果体分泌过多的褪黑激素;也可实施“光照疗法”,以补充日照的不足。多进行户外体育锻炼,但要避免过于剧烈和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