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陪伴是最好的药

(2014-04-03 13:55:58)
标签:

文化

分类: 健康养生

陪伴是最好的药

 

清明节弥漫着些许哀思,这个时候,我们要去扫墓、踏青,与逝去的亲人对话。有些朋友担心爸爸妈妈到了墓园会伤心,选择把他们留在家里,这样做行不行呢?有些家庭一家人去扫墓,晚上直接把老人送回养老院或者把他们单独留在自己地居所,子女匆匆忙忙赶回自己的小家,这样做行不行?

《健康之家》采访了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祇小兰大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宋振韶博士,回龙观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燕江陵大夫,关注清明节爸爸、妈妈的心理健康。

 

清明节是敏感时间,爸爸妈妈需要我们的关心

 

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祇小兰大夫:

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追思故人的一个重要节日,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讲,在清明节会产生心理正常的负面反应,特别是新近丧偶或者丧失自己关系亲密人的老年朋友,在扫墓过程中,他们一方面可能会勾起很多回忆,产生心理波澜;另外,清明节是集中扫墓的日子,旅途的劳累叠加在上面,使扫墓回家以后当晚或者一两天之内,会影响老年人心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一些消耗性、慢性疾病的患者,因为参加这个仪式化活动,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祇小兰大夫告诉我们,从心里学上来讲,一个人新近丧失了重要亲人的话,一般会在一到三个月内,不经历触目惊心或睹物思情或旧地重游打击的话,他自然就会平复下来。而要是刚好新近有亡者的话,清明节即便是不去墓地,也是个敏感的时间点,会让人重新记起丧失亲人的体验,这个要有心理准备。

即便是亲人已经走了很久了,或者特别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老年人的话,依据每个人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健康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轻则几十分钟,重则可能绵延几天睡不好。如果又看到一些东西产生联想,那么原来就有抑郁症或者身体虚弱情况的患者,可能因此会就引起抑郁情绪的发作,导致一次抑郁、焦虑或者睡眠障碍的出现。

 

对爸爸妈妈的陪伴胜过疏导

 

回龙观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燕江陵大夫

对大多数中老年朋友来说,清明节需要进行情绪疏导。因为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一些性格、功能、还有社会地位包括家里地位,都会有变化,会产生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给予一些疏导会更好一些。因为清明节是敏感时期。

咱们都知道,现在的疾病不是一个单纯的疾病,情绪的变化对躯体疾病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尤其像有高血压、心脏病这样的老年朋友,情绪波动很容易诱发躯体疾病,所以清明节时期,大家会思念故人,有一些忧伤的情绪,这种时候,我觉得家里人应该及时给予一些帮助,否则的话会对躯体疾病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宋振韶博士:亲人去世这种哀伤,这是人之常情、自然的事情,其实不需要人为地去干预什么。从中国的习俗来看,亲人去世有一个“七七”,情绪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不是干预一下就不哀伤,改变这个历程是不合适的。所以还是遵循人内在的情感规律、情感逻辑,我觉得不需要外在太多人的干预。哭泣、哀伤都是很正常、自然的事情,人为地干预太多反而不太有利。因为哀伤本身的意义在于,提醒失去的这个人对他来说有特别的意义,所以在哀伤中,他是在处理和这个人的关系。

一般来说,家人做好陪伴就足够了,如果家人使劲想劝导、开解的话,反而会加重老人的心理负担,除非他自己内在处理好了,与失去这个人的内在关系处理好了,他放下了才会走出来。如果老人一直走不出来的话,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邸小兰大夫:关于清明节,我建议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第一最好不要亲临现场,如果老人家一定要去的话,建议家人事先做一些铺垫,把这个仪式的东西更加仪式化一点,更多地利用这个时间点念叨一下故人对生者的期待,如何健康地生活下去或者享受现在更美好的生活之类的话。

亲人的陪伴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带老年扫墓之后,把老人送回敬老院或送回他孤独的老巢,就匆忙离开,要多陪陪老人,给老人一个心理上的过渡。

 

郊游踏青释放不良情绪  积极乐观实现豁达人生

 

回龙观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燕江陵大夫:清明节是个短暂的节日,我们只要做到了就好,不必过分沉浸其中,否则的话,很容易影响情绪和疾病。

其实对于清明节来说,是每个人每年都要面对的问题,每个人不可避免地会根据自己的境遇,产生一些相应的情感反应,最容易产生的可能是一些忧郁或焦虑的心情。这种时候,首先作为中老年朋友来说,应该正确地面对自己的现状,认识自己的现实情况,心理上就不会那么失落。另外一方面,家属在这种时候应该多关注老年人。因为中老年朋友对自己的未来是有担忧的,如果家属很关注他的话,会减轻这种担忧,这样也会减少对身体疾病的影响。

也有人把清明节叫做踏青节,这个节气正好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时候,对于老年人来说,户外活动、阳光的照射、还有好的环境都会改善不良情绪,这样也能缓解那些恶劣情绪产生的影响,这是对身心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祗小兰大夫:人从生下来的那天开始,就是走向坟墓的。人类的生物学就是有一个高峰期,然后到七老八十的时候,死亡是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尤其通过清明节这样的日子,有时候老年人会想到自己,我有多久的路可走?在这个时候,一个乐观、豁达或者能够把控情绪的老人,会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那么就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我们会离那个终结点比年轻人要近得多,但是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后悔,我们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儿:把孩子带大了,把工作做好了,把家创立起来了。即使过得不那么精彩,我也是一个本分、很守道德的一个公民,对别人无害、对家人有益。到晚年的话,我更要尊重我以前的一生英明,我仍然要做年轻人、中年人以及孙辈的榜样,我好好地活着,我活的好就是对家人最大的关爱。还有,该吃药吃药,该看病看病,即使这个机器老了,我们让它老化的过程延缓,而且不要出现突然抛锚的现象,让老化的过程更加自然、更加人性、更加无害和无痛化。现在有这么好的医疗技术和这么好的人文社会,我们更要珍惜为时不长、但可能是一生中最精彩灿烂的这个时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